|
"津云"客户端 |
|||
陈建萍和“儿子”在一起。
“你愿意做我的儿子吗?”
2002年5月的一个下午,担任四年级语文老师的陈建萍正坐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两个警察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还带着个衣服穿得破破烂烂、身材却比同龄人高大些的孩子。
这个孩子叫小远,读四年级,就在她任教的隔壁班上课。小远母亲在他刚刚降生一个月的时候就离家而去,父亲则因为盗窃正在监狱服刑。当时的小远跟着奶奶,靠奶奶每个月几十块钱的退休金过活。这次之所以被警察遣送回来,是因为他在去贵阳找亲生母亲的路上偷了路边商户的铝合金,准备换钱买吃的。这件事被人当场发现并报了警,最终小远被遣送回了福泉市。
陈建萍留下了小远,看着衣着破烂、眼泪不断在眼睛里打转的小远,陈建萍说出了她的决定:“你在家没有妈妈,那你现在愿不愿意做我的儿子?”听到这句话的小远抬头望着陈建萍,不知该怎么回答,泪花里还泛着委屈,眼中却更多地是惊讶和感动。就这样,陈建萍在学校里有了第一个“儿子”。
为了能帮助小远提高学习成绩,陈建萍和罗奶奶商量后,决定把小远接到自己的家里生活。小远在陈建萍家里一住就是大半年。期间,陈建萍总换着花样给小远做饭,还不时给他添几件新衣服。小远读到五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陈建萍为了方便照顾他,直接把他调进了自己的班级。没多久,小远的父亲服刑期满回到家里。陈建萍决定让孩子回到父亲和奶奶身边。
可即便如此,陈建萍还是规定小远每天放学后,从七点到九点之间要到自己家里补习。十点左右,陈建萍还会给小远家里打电话,询问小远是否已经安全到家,并叮嘱早些休息。
再相见却“天人永隔”
就这样,小远在陈建萍的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眼看着小远就要顺利从小学毕业,可陈建萍发现,小远并没有出现在升学考试的考场上。
“我不想读了!”当陈建萍在街上找到正在闲逛的小远时,干儿子这样告诉他。在多次劝说无果并且和小远家人商量过后,陈建萍决定再帮小远一把。她把小远介绍到了当地一家矿粉厂工作,还特意为小远准备了全新的蚊帐、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可是,小远在新单位干不到一个星期就自己离开了。
也就是这次离开,让陈建萍再也没见过自己这个干儿子。就在小远离开后的半年时间里,陈建萍找遍了福泉市的大街小巷,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小远的消息。“我有一种感觉,他就是在故意躲着我。”
2010年3月10号,陈建萍正在学校琴房弹琴,突然一位曾经教过小远的语文老师跑来告诉她,小远去世了。
通过孩子的奶奶陈建萍才知道,小远在从工厂离开后半年就染上了吸毒。他的死亡就是与毒品长时间大量接触,后来在戒毒过程中导致器官衰竭,最终离开了人世。
再认六子老师终成“老妈”
在小远的葬礼上,陈建萍被告知小远曾经的挚友小雨如今也吸上了毒品。为了帮助小雨戒毒,小雨妈妈甚至卖掉了家里的房子。
不愿再看到下一个“小远”出现的陈建萍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2010年4月末的一天,陈建萍突然在网上看到小雨发布了留言,里面称自己的行为对不起家人。陈建萍觉得,这一刻一定要出手拉小雨一把。她在网上开导小雨,告诉他一个人走错路不要紧,只要能够回头。小雨被渐渐说通了,而往后想想这个孩子的未来,陈建萍不禁又补上了一句:“就像小远那样,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把你当做我的儿子。”在视频里,小雨开口叫了陈建萍第一声“妈妈”。
五一假期过后,陈建萍带着小雨来到小远墓前祭扫。小雨跪在墓碑旁对陈建萍发誓,绝不再碰毒品。
然而5月24日,小雨因为此前随母亲在浙江打工时的盗窃行为被警察带走。陈建萍坚持每周都给小雨写信,在狱中的小雨因为“陈妈妈”一封封写满了对他寄予期望的信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下定决心好好改造。
大部分吸毒人员的身边都有一个所谓的“毒友圈子”。为了能够帮助更多深陷毒品泥潭的孩子摆脱毒品,陈建萍会经常询问小雨还知不知道身边有哪些未成年人在吸毒。在陈建萍不厌其烦的询问下,小雨终于告诉她同学小良也被毒品缠身,难以自拔。随后,陈建萍又向小良伸出了带着“母爱”的援助之手。
为了分散小良对毒品的注意力,陈建萍决定让小良通过帮助自己开夜市的办法进行戒毒。为此,陈建萍特意到亲戚家学习了半个月的烧烤手艺,同时自己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了为夜市摊位用的桌椅板凳、煤气、天棚等设备。从此,有事做的小良逐渐远离了原来没事就想碰的毒品。
除了小良,陈建萍还通过不同的渠道认识了同是吸毒人员的小五、小杰以及在摆夜市期间认识的小良的朋友小旭。而陈建萍也最终都成为了这些孩子的“老妈”。
为了同时监督孩子们不再吸毒,陈建萍还特意购买了检验吗啡和冰毒等毒品的试纸,让这些孩子们不定期来家里进行检查。如今,在陈建萍的帮助下,这六个孩子的毒瘾都已经完全戒除了。
除了这六个“儿子”,陈建萍还是小文和小发两个孩子的“老妈”。这两个孩子虽然没有吸毒的历史,但却都是自身出现品行问题甚至是有过前科的孩子。可是在陈建萍这里,两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来自“妈妈”的包容和理解。
今天,陈建萍依然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着这些管自己叫“老妈”的孩子们。她说,只要能帮助“儿子”们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自己就会感觉满足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