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云"客户端 |
||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一种尴尬处境。目前推荐学生的名单陆续公布,大多仍以分数论英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一状况是否偏离改革初衷?“实名推荐制”究竟给高考招生改革带来了什么?
资料图片:北京大学
盘点:中学校长们推荐了哪些学生上北大?各地荐北大名单新鲜出炉
改革初衷是为打破“一考定终身”
北大今年首次试点“实名推荐制”,全国39所中学校长获得推荐资质。这则消息迅速引起社会热议,不少人提出质疑:凭什么是这39所中学?如何保障推荐过程公正透明?北大出炉“中学名校排行榜”是否加剧教育不公?
针对上述质疑,北大招办日前给记者提供了书面回应。这份材料说,改革政策的初衷,在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中学和学生能够逐步转为主动培养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
北大招办表示,近年来一直稳步推进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旨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实践中,通过采取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长生等措施,选拔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全面、学科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实名推荐制”也是自主招生的方式之一。
对于入选中学数量,北大招办回应表示,由于今年是首次试点,试点的省份和中学数量很有限,很多优秀的中学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但仍然可以继续通过自主招生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北大采取了系列措施保证这项政策顺利实施,包括“严格的中学准入制度”和“充分的阳光公示制度”。中学须在本校内对推荐学生的信息及推荐理由进行公示;北京大学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公示。
北大招办表示,试行方案明确了违规惩罚措施。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
资料图片:北大公布的“推荐中学”名单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何以激起千层浪该何去何从
仍以分数论英雄,推荐名单为何难见“怪才”?
随着推荐学生的名单陆续公布,新的争议接踵而至。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基本上仍然以分数论英雄,难见偏才或怪才脱颖而出。这是否偏离了改革初衷?“校长实名推荐”究竟该推荐什么样的人才?
11月17日,南京师大附中率先公布了推荐学生名单,推荐该校高三(1)班的匡超。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说:“推荐匡超上北大是最没有争议的,他三年前进校的成绩是全校第一,现在还是全校第一。”
随后武汉二中推荐了理科女生宋轶凡。据其班主任刘友平说,这个来自农村的女生学科成绩均衡,总分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推荐的3名学生,每次大考成绩都在年级前5名,有的多次考取第一名。有老师猜测,明年湖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有可能从这几名学生中产生。
“即使不用推荐和降低30分录取,他们也能考上北大,推荐这些人等于浪费名额!”推荐名单公布后,社会舆论再次发出质疑。湖南、河南、陕西、吉林和重庆等地中学推荐的学生,无不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面对浪费名额的质疑,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匡超并不认同。他对记者说:“我觉得,中学校长举荐学生到北大是输送优秀人才,而不是对文化考试成绩尚且不够的人进行助学加分。”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表示,推荐试点的第一年以稳为主,而且偏才怪才的选拔也需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在舆论的关注和压力下,推荐一个‘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气。”南京一所不愿具名的名校校长表示,“什么是怪才?单科成绩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还是创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难具体界定。一旦所谓的怪才获得推荐,肯定将面临公正性质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谁说了算?”
获得推荐资格的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此前曾表示,要推就应该推荐“怪才”,没有就宁可不推荐。但记者近日电话联系这位校长时,他坦言学校承受了很大压力,随着其他中学推荐学生名单陆续公布,他有可能对推荐学生的思路作出调整。
“究竟选拔全才还是偏才,应该把选择权交给中学校长,社会不应给他们造成太大压力。”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红霞说。但她担心的事已经发生,有位中学校长被问到为何不选偏才时,无奈地表示:“非不能也,实不敢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