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安全套上的卡通图案 消费人群 学生热捧另类安全套
店内的顾客群基本上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店内生意火暴,路过的顾客大都会因为新鲜进来看看,但光顾的客人很少有空手离开的。因为好奇、个性,年轻人大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些。
导购得意地介绍说:“每天店内要卖出1000件左右的东西。来店里的大都是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我们这店开张第一天就回本了。很多人在我们这里买完后都会成为我家的回头客,现在光网上会员就已经达到4万多人了。”
店员告诉记者,店里卖得最好的是手机挂链、钥匙扣和一些小糖果类包装的安全套。学生们钱很少,这些小东西价格并不贵,也就二三十元钱,他们买得起而且又时尚。很多学生买回去后,他的同学们都觉得有个性又新鲜,这样自然就带来了很多客源。
安全套商店吸引了很多学生
各家看法
商家:宣传性健康、性文化
个性安全套店的老板吴阿仑表示:“自己当初由一个著名媒体的任职记者转变为卖安全套的商人时,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他是在拿他曾供职的著名媒体开涮。但他认为说这些话的人对安全套持有偏见,不能坦然对待。安全套是传播健康性生活的非常好的工具。开这个店也正是传播性文化和健康的性生活理念。”
网友:学生安全套利大于弊网友JESSIE说:“现在的学生过于开放,而家长大多封建,因此很多孩子都是背着家长存在性行为的。我国现在青少年堕胎的比例越来越高,大都跟青少年对性行为没正确认识、不采取预防措施等有关。因此向学生出售安全套利大于弊,与其压制,不如给他们一个空间。”
专家:教育引导最重要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表示,向学生出售安全套显然不妥,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对于青少年我们要做的不是生产和出售性用品,而是给他们传授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开设性教育课堂等,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这才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责的行为。
家长:纵容孩子不良行为八成家长认为此类商品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孙女士说:“孩子对于性本身就是懵懂的,缺少判断力,这样会让孩子对性行为理解产生偏差,有可能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好的、可耻的,他们会把性看得很随便。”
多数家长认为这样的消费会促使不良社会风气在学生中过早地盛行,过早地接触性行为。
安全套商店吸引了很多学生人群
英籍编辑:这是对年轻人的保护
对于“学生装”安全套,本报英籍编辑泰瑞--海科特表示出100%的支持。他说,“它不会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而是提供保护。”他认为,对一个性产品提出非议没有意义,正确的方法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让自己更有责任感。(廖恬)
我们需要保护未成年人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自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编后:对于“少儿不宜”登堂入室以及性行为低龄化的现状,用制度去杜绝不是好办法。社会可以堵住安全套对未成年人的售卖,但堵不住他们的性行为。而没有安全用品的性行为显然对个体和社会都存在隐患。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去保护他们,同时在教育和传播方面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