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李女士的女儿出国留学已经一年多。现在,女儿和父母都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李女士下班后和老公去打打羽毛球、散散步,节假日就约朋友吃饭、饮茶。
而市民黄太太就“郁闷”了很久。儿子晓强高中还未毕业就去英国读A-level课程,初到国外时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母子俩在电话中“哭哭啼啼”,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我家电话费就用了一万多元!”黄太太说,过了大半年她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广州女孩小敏是应届高三毕业生,她选择赴法国留学。目前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签证了。乖女在膝下承欢十几年,一下子要去大洋彼岸,小敏妈妈万般不舍之余,又时时担心孩子到国外照顾不好自己、或是被人欺负。小敏妈妈越想越凄凉,常常夜半垂泪,有一天更偷偷地对老公说:“要是签证被拒就好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三期合一 中年妈妈易患心病青少年情绪、社交及发展辅导师张洁表示,在做决定前,父母要问自己几个问题:“送小孩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孩子是否适合留学?我能不能适应与小孩远隔重洋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家长中,中年女性占了更大比例。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通常家庭中女性更多地承担了教育、抚养子女的任务,所以孩子离开后女性的失落感更大。同时,子女离家的“空巢期”正好是女性的更年期,同时又是男性的“事业搏杀期”。这三个特殊时期一“撞车”,有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女性就可能“吃不消”。
对此,张洁建议:“要在观念上做一些改变。比如女性不仅是一个母亲,还是妻子、女儿、别人的朋友、职业女性等等,拥有多重的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