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未来的高考当中,还会有更多的蒋方舟被名校自主招生录取吗?今后高校培养的学生,是不是既要甘守书斋,还会打高尔夫球?读书求学是否应该到外地甚至国外闯一闯?
近日,31所教育部部属高校汇聚上海,参加由中组部、教育部举办的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记者采访了四大名校校长,请他们谈谈对于近期多个热门教育话题的看法,并为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提出多条建议。
交大校长:对偏才、怪才的宽容度应更大
清华大学降分60分破格录取蒋方舟在社会上引发不小的争议,对此,不少名校校长都表示,对于偏才、怪才的宽容度应该更大。
对此,交大校长张杰表示,在自主招生方面,交大、复旦两所高校的力度是最大的。有着某种专长的学生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被录取。通过几轮笔试、面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机构、综合能力进行基本的判断,挑选最适合的学生。
交大一直在对这部分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发现,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交大的学生比通过高考统一录取方式考入交大的学生相比,的确前者的知识面更宽,综合实力更强。
今年,交大也仍有少数自主招生预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未达到一本线,“学校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他们多数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或知道被预录取后有所松懈的考生,从而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但进入大学学习后,他们并没有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各方面也表现不错!”张校长说,“对这部分学生,今后交大的宽容度还可能加大!”
张校长还表示,目前,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全国招生模式的一种补充,自主招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自主招生的比例也不宜扩得太大,毕竟它牵涉到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要要考虑到学生、家长、学校所耗费的成本。
南开校长:自主招生必须慎行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在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看来,一方面这一措施能够起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不慎,也可能带来招生过程的舞弊和腐败。
对于多所名校增加了对灾区的招生名额,并保送录取救灾青年,饶子和对此表示非常赞同和支持,“这代表了一种难得的精神!灾难是对于整个民族的一次洗礼,我们在灾后需要鼓舞,需要榜样,灾区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完全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此次南开也接受了一名报送进校的高三生,并主动邀请当地的一批高二学生来天津参观南开,我们非常欢迎他们日后也来报考南开。”在饶子和看来,他们的精神和大学的精神有共通之处,这批孩子能够为在校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
厦大校长:高考分数不是唯一选拔标志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高校加大自主招生力度是必然趋势,高考分数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最公平、最合理的标准,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有些学生可能在高考分数上不是拔尖,但他们确实拥有非常优秀的特长,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好的学习机会,清华做了很好的尝试。
对于蒋方舟这样一位有着文学天赋的中学生,给她一个好的发展机会,说不定将来她就能成为一个有才华、有造诣的大作家。
另外,对于汶川大地震中有着突出表现的优秀中学生,他们舍己为人,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政策和特殊的关爱,这本身无可非议,这并没有损害到其他考生的利益。不少高校都对灾区追加了招生名额,是在招生总盘子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在川招生名额,朱校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是给予优秀学生更多的鼓励,是引导助人为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
哈工大校长: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读书
“每年高考录取,哈工大在上海的录取情况都很好。
”王校长表示,家长、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走出家门,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很有利。
“其实,学生去外地读书,最好有一段在海外求学的经历,这可以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利。”王校长表示,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走出学校,走出中国,哈工大专门开辟了“哈工大与世界名校计划”,哈工大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学生去国外读书,并鼓励这些学生在国外完成学业后归国工作。目前,哈工大已经和世界200多所著名大学有合作关系,每年学校组织选派100多位学生分别去这些名校学习,另外,每年学生自己申请去这些世界名校的也有400多人。最近,王校长刚刚收到一个好消息,学校选派去外国名校读书的学生中,有27位本科生直接获得外国攻读博士的资格。
南开校长:欢迎大家来津体验“精英教育”
好学校不是“扩”出来的!饶校长告诉记者,南开每年都坚持招收3000名左右的学生,历年来,和北大、清华等外地名校相比,南开在上海招收的情况稍微显弱,校内甚至有老师建议不要在上海招生,不过饶子和对此并不赞成,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上海考生选择南开,“南开走的就是精英教育路线,这几年教学软硬件条件大有提高,有三万平米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可供1000多名本科生上实验课用。南开有个‘百项工程’,就是对有志于科研创新的学生,在两三年内提供给每人一万元的经费。”
交大校长: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受欢迎
什么样的学生最受交大欢迎?张杰校长告诉记者,拥有创新理念的学生最受欢迎。
从去年开始,上海交大为了将大学和中学人才培养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慢慢开始在一些高中做讲座、开讲坛,张校长也作为一分子,深入到各所中学中。“这也标志着交大人才培养的范围开始逐渐下移。”
张校长坦言,每到一所中学,就能从学生身上深深感受到学校风格迥异的办学特色,例如到复旦附中,感受到那里的学生思维敏锐、活跃、求知欲强。而到了交大附中,则感受到那里的中学生对交大“饮水思源”感恩责任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到了七宝中学,张校长又对一所中学拥有如此先进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而惊叹不已。
最近,交大还陆续前往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呼市二中等全国各地重点中学开讲座,希望能与中学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一种“上下游”的关系,进行有机的衔接。
哈工大校长:用社会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问: “你有没有工作经验?”这反映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太少,学校过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忽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而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的,不是课本上讲授所能理解的。
现在,哈工大对学生培养提出分类培养的思想,注重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意识。
每年,哈工大都会组织学生去法国进行交流培养,于是,王校长让这些留学生比较法国的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的异同点,国外的教育优点在哪里?
法国大学评价学生标准有三条,首先,你走进社会,是否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学生是否具备“推销”自己的能力?第二,学生是否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否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各种单位的差别很大,什么样的公司愿意聘用你,也能说明一位学生的实力和能力;第三,你找到这份工作后,是否能干好这份工作?所在单位的老板、负责人必须要给学生写一份评价报告,为学生工作半年进行评价和考核。半年后,学生要回学校拿毕业证书时,需要提供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报告、工资表等材料交给学校,这作为社会检验学校、社会检验学校办学的重要方式手段。
王校长说,法国的大学这种评价学生模式非常适合借鉴,但是,中国社会缺乏诚信体系,不能完全照搬,于是,哈工大结合自身条件,制定出一个办法: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教师统一组织学生去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然后,请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