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天建绘
眼间,我担任中心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已一年多了。一年多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虽有几多欣喜,但也有几许愁苦和无奈,并深深地陷入角色之惑中。
在其位无法谋其政
近两年,各地乡镇教办纷纷撤并,原乡镇教办人员“和平过渡”到新成立的中心学校,乡镇教办主任被任命为中心学校的校长,中心学校所在地初级中学的校长成了学校常务副校长,我这个原中心校校长便成为了“三把手”。按照新的有关规定,我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全乡教育教学管理上,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只不过是分管中心学校本部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仍由原乡镇教办的同志分管。每当上级主管部门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时,我深感自己徒有虚名,“在其位”无法“谋其政”,很多时候狼狈不堪甚至被弄得不知所措。
记得去年下半学期即将结束时,县教研室的几位领导来中心校调研。座谈时,教研室的刘主任让我汇报教育教学工作,当我汇报完校本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刘主任还要我介绍一下全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自我上任以来,压根就没“管”过其他学校,让我从何谈起呢?于是我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地说了几句便匆匆结束,以至于差点下不来台。事后刘主任经过与我沟通,才了解了情况。
打那以后,我常常忧心忡忡:假若有一天我所辖的某所学校在我分管的领域出了大纰漏,板子是应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如果学校发生了安全问题我算是第几责任人?若非校本部辖区的教师办补习班出了问题,我是责无旁贷还是罪不该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进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校。但我在走访所属学校时发现:个别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装装门面;众多学校缺少自身的特点,个别学校甚至把一些名校的活动案例作为模式,死搬硬套、机械模仿;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伊始便对综合实践活动失去了热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经济收入却比其他学科少。
我也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但却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因为我只是名义上分管学校的副校长,实际上的主管人仍是原乡镇教办的同志。眼看自己的学校发生了许多不良现象,我却只能装作视而不见,这让我非常困惑。而据我了解,像我一样陷入角色之惑的校长,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面对现实,无力改变
我曾经梦想在我有生之年穷尽心智,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接受现代化教育的洗礼。
在我从教16年后,我校终于迎来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竣工验收,省里专家组离开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在我眼眶里直打转。或许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五六万元的配套投入对一所城市中学来说是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但对我们这所农村初中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为了筹到这些钱,我们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加上我校教职员工勤俭节约、多方募集,甚至以个人名义贷款,及时解决了所需配套的资金。虽然苦了教师,累了校领导,但却乐坏了学校的娃儿们。
原以为工程竣工了,我们的孩子就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现代教育,教师们就可以告别传统的黑板、粉笔了。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我校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从建成移交之日起就麻烦不断。运行不到几个月,竟有接收机、交换器、显示器、DVD、功放等多台机器损坏,电脑室、多媒体室几近瘫痪,急得我这个分管副校长无计可施,只得直接向多家厂商的总部求援,最后,几经周折总算得到“寄回厂家处理”的答复。可等到这些“宠儿”陆续返回学校“正常工作”时,一个学期已行将结束。如此一折腾,学校里议论纷纷,教师不理解,学生有怨言,领导有意见,而我这位“主管”却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为了解决经费缺乏的难题,学校制订了减少各项开支的办法。规定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学校师生们不允许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上课,刚刚建成不久的多媒体室、电脑室等教室,不得不关、停、并、转,成了漂亮的摆设。如此一来,引发了教师们满腹的牢骚、学生们不满的“抗议”,家长和社会也反响强烈。我这个分管副校长对此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虽然成为众矢之的,但我并无怨言,因为我虽然身为副校长却有职无“财”,面对现状,深感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被搅“黄”。我再次陷入了角色之惑中。
压力难变动力
我是中心学校的副校长,可也是一名教师,身兼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压力大,负担重,待遇却不及县城教师的一半。而我们的年轻教师有时甚至连基本生活开销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买房、娶亲了。近两年,仅考研离开我们中心校本部的年轻教师就已达5人。
面对升学、家庭、社会等重重压力,学校不少为人师者焦虑、苦闷,工作态度变得消极、缺乏热情。尽管我本人也有一肚子的苦水,但身为副校长,不仅要想方设法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更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任。
一天中午,我正准备午休,手机突然响了。是我校初三毕业班的10多名男女生为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女同学过生日,大家喝了不少酒,那位女生不胜酒力,正在返校的路上发“酒疯”。等我赶到时,女生已被安顿在一位村民的家中。我见她已经醉得神志不清、衣冠不整,赶忙吩咐弄些醋来替她解酒,并仔细了解了情况。原来,家长对这个女生寄予了极大希望,姐姐每次来电话都说:“好好努力,争取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全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而她感冒生病时,却没人关心,反而被问及是否影响了学习,如此时间一长,她再也承受不了。
面对这样一个花季少女,我知道此时任何训斥都毫无意义,想到自己女儿年纪与她差不多时,一种父爱油然而生。在女孩醒来后,我对她说:“我也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所以,我今天不是以教师,而是以父亲的名义和你谈谈心。如果我女儿出了这样的事,我会心痛不已的。人生是美好的,不是只有考上大学一条路,只要你努力了,尽心了,作为父母,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责怪你的。希望你能多与父母沟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即使中考失利了,还可以上职校,同样可以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的一番肺腑之言,显然打动了女孩,她慢慢从床上坐了起来,冲着我半是羞愧半是愁苦地笑了笑,我欣慰地朝她点了点头。
这个女孩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释放与安慰,而我的心里却再也不能平静。在我校像这样的留守孩子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处理这类事情使我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可上级领导却还时常告诫:“千万不能出大乱子。明年中考上线人数要再创历史新高!”说实话,我同情教师,因为我们是同事,我又理解领导,因为我也是“领导”,可有时我竟不知道我是谁?!对留守孩子我是监督员,对问题少年我是消防员;督导评估时我是讲解员,两基验收时我是资料员;创“绿色校园”时我是写作员,建“平安校园”时我是保安员……一次、又一次,我陷入角色之惑中。
一次、又一次,我陷入角色之惑中。(作者:鲁赤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