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全国教育
关键词:
 

学籍统一管理的意义还可以更大些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9-21 10:18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已颁布,基于此建立的学籍管理方法不仅将使学生情况一目了然,还将使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落到实处,使农民工子女就学更有保障。

  学籍管理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落实这项制度,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籍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进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全国统一学籍管理,不仅可以更好地落实按学生规模拨付教育经费的政策,防止一些学校虚报学生数量套取教育经费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吃“教育空饷”现象。学籍全国统一管理后,当学生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时,即使原来的学校不上报,政府也能有效掌握,这样有利于避免一些学校利用空缺的学生编制继续占有教育资源。

  学籍统一管理的另一个意义,是让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借读费失去了理论依据。借读费实际就是跨片费,国家早已明文规定不准收取类似的费用,但一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据说,借读费存在的理由是,由于政府原本对学校的教育投入没有那么多,如果人数增加,入学者自然要分担教育成本。但现在,政府投入按学籍走,再收取借读费自然就没有理由了。

  教育部负责人说,统一的学籍管理还可以缩小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拨付的误差。例如,某地100名学生中有10人随父母到北京,但由于没有学籍管理,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仍按100人拨付到当地,造成当地富余10人的经费,而北京却少了10人经费的情况。但在笔者看来,这种缩小教育经费拨付误差的愿望,在同一行政区域还行,跨区域恐怕难以实现。

  因为,按照目前体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摊,而且从比例上看,地方占大头。这样,由于地方财政不同,学生人均经费也不同。小范围内这种差别还不大,钱随人走,还可以大致公平,如果跨区域转学,比如从河南到北京,由于两地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水平不一,而且财政又各自独立,就难以做到教育经费的跨区域转移。

  此外,还应该看到,学籍全国统一管理,经费随学籍走,这仅仅限于公立学校,对于私立学校来说,由于不享受政府的教育拨款,即便教育经费随学籍走,也难以从这项政策中受惠。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公平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一定非要由政府亲自生产,完全可以以市场的方式,由非政府领域提供,或许更有效。

  既然能够做到学籍全国统一管理,既然教育经费能够随学籍走,不妨再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教育经费随学生走,即政府把人均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这不仅可以做到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也有利于促进各个学校的竞争,从而让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稿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赵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