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老版
关键词:
 

学生旅游:与科技、人文“亲密接触”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9-25 14:54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近年来,随着许多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旅游作为一种课堂外的现代教育形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家庭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纷纷鼓励孩子出门旅游。这使得原本冷清的学生旅游市场迅速升温起来。与此同时,随着国人科技文化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游客旅游的需求也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知识型、文化型转变,学生旅游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高校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唱响了学生旅游的主旋律。

  高校游: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高校,尤其是以清华、北大等名校为首的高等学府,历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在“大学乃清修之地”的观念下,学校是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机构。这种定位决定它必须保持自身的人文气质与教学秩序,不容喧闹与骚动。所以,长期以来,高校的大门对社会是紧闭着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社会要求了解高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大学校园终于渐渐地迟疑着打开了大门。

  据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局规划开发科梁昶科长介绍,早在1996年,海淀区旅游局就组织百名优秀中学生,参加以“游校园、爱科学、听讲座、谈理想”为主题的“清华大学求知修学游”,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许多旅行社纷纷要求参加,一些国外旅游团也特别提出要参观名牌高校。此后一发不可收,敞开的清华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清华大学接待服务中心的崔老师介绍说,来清华参观、旅游的,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以每年暑假最为集中,而今年是人数最多的一年。每天要求进校者至少有一两千人,上百人的学生团有时一来就是好几个。果然,我们在清华园转了一圈,短短一个小时就碰上了三个规模不小的学生团,至于肩挂背包、手持相机的散客更是随处可见。而在紧邻清华的北大校园,前来参观的游人同样络绎不绝。

  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能够参观向往已久的名牌大学,具有特殊的意义。许多成人游名校,是由于未能考上名牌大学,现在过来看看,以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让孩子去清华、北大等名校看看,目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努力的目标,让他们长一分考名牌大学的志气。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可能给孩子教育的机会。“名校旅游”无疑暗合了这种心理:没有参加高考的去看看大学,以激励孩子报考名校的决心;已经参加高考的也可以提前感受一下大学生活。

  旅游部门热衷开发“高校游”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而让孩子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名校长、名教授讲课,听高考尖子生介绍应考经验等,更让广大家长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一家旅行社的老总就坦言,全国2至3亿中小学生,是个很大的市场,如果做好了,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游人热了,旅行社热了,相形之下,本该唱主角的高校态度却有些冷淡。与清华、北大等高校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国教育国际旅行社的冯总经理说,高校也有高校的苦衷,对开放校园游览,他们既欢迎又担心,很矛盾。校园毕竟不是公园,游人流量过大,势必会破坏校园环境,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为此,两校都实行了相应的限制政策,清华规定每天接待人数上、下午各200—300人,北大则是“区别对待,限量参观”。

  高校的态度似乎给日趋火热的校园游泼了点冷水,但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高校旅游该何去何从。一些社会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指出,高校虽是“一方净土”,但它是一种“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在培养本校学生的同时,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让校外人士感受、体验其科学、人文氛围,既是高校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方式,也是提高自身声誉的有效途径。

  高校并非不能游,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如何运作。旅行社认为,既然市场有这个需求,高校就宜疏不宜堵。事实上,面对游人的旅游热情,大学的校门也很难关紧。一些旅行社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使得高校游还是继续进行着。看来如何在高校和旅行社之间相互协调,牵线搭桥,变无序为有序,似乎是摆在旅游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实,高校也并非拒绝校园旅游。相反,今年夏天,一些主题夏令营就是高校主动组织的。如北大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学生爱科学夏令营”,就让2000名营员吃在北大,住在北大,尽情领略了燕园风光,还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聆听了中科院院士的讲座。而北大法学院则精心挑选全国各重点中学学生45名,组成“未来法律人夏令营”,并承担了营员在京期间的一切费用。与旅行社普遍撒网的做法不同,这类活动对参加者的挑选要严格得多。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展示自己的实力,树立学校形象,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本校。名校招生宣传主动出击的姿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旅游的大门不久将会向社会敞得更开,燕园风韵、水木清华将会向更多的游人敞开胸怀。

  科技游:风风火火闯九州

  科技与旅游,似乎毫不搭界,然而却有人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发动了一场以科技为主题的颇有影响的“旅游革命”。去年春天,北京市旅游局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关村科技旅游月”活动,可以说是“科技旅游”的发端之作。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关村科技旅游”,我们走访了海淀区旅游局规划开发科科长梁昶。

  梁昶:我们局1996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当时我们和清华团委联合组织了一期“清华大学求知修学游”,市场反映非常好。到1999年6月,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正式批复,年底,全国科普工作大会召开,同年教育部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旅游如何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如何为科技园区建设服务,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鉴于海淀区高校林立、高科技企业集中的优势,我们在此前大学游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关村科技旅游”。该项目自去年“五一”推出以来,“科技旅游”的20个景点、10条线路,全年共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收入1.2个亿。今年我们又新增了9个景点。

  在当代丰泉旅行社、中国教育国际旅行社等几家京城较早涉足科技旅游的旅行社,我们了解到了更详细的内容。据当代丰泉的副总丁汀介绍,他们面向市民推出的“北大、科大、体大一日游”,内容包括在科大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多种趣味化学实验,在体大观看运动员训练,接受多项体能测试等。而对暑期外地学生团体,则将科技旅游景点与天安门、故宫等传统的观光景点相结合,并提供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区、中国科技馆、北京海洋馆、古观象台、地震台、气象台、中科院卫星遥感中心等多个科技景点供游人自由选择。

  推广科技旅游,旨在通过旅游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今年暑期的京城科技旅游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踏上科技之旅,游人可以从造纸、织布等古代科技成果一路看到机器人乐队、穹幕电影、太空失重虚拟等现代高新技术;可以参观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了解运用胚胎生物等技术进行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可以畅游海底世界,接触数千种海洋生物;可以揭开宇宙、地球起源的奥妙,学习地震、防震知识;可以了解电影特技制作的内幕……

  今年的科技旅游不仅在北京“火”,也在全国“热”。如上海拥有天文台、宇航科普中心、航天设备总厂、通用汽车、贝尔通信等十多个科技旅游景点;武汉推出了“中国光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项目,内容涵盖激光、通信、光纤光缆、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沈阳有展示各种火箭导弹及卫星、火箭演示系统的航天科普基地;成都有被誉为中国“两弹”摇篮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发中心对游人开放;南京则开通了由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航天航空馆等景点组成的科技旅游专线。据北京一家旅行社老总透露,目前各大城市的旅行社都在加强与外地同行在科技旅游方面的合作,这终将促进全国规模的科技旅游大市场的形成。

  当然,科技旅游还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不愿接受学生参观,认为这是添乱的事。而科技旅游在国外被称作产业旅游,它是以企业为依托,把企业的产品、文化、特色展示给参观者。世界上很多高科技企业都非常重视产业旅游,把它视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美国的硅谷,产业旅游就颇具规模。法国三大汽车制造厂雷诺、标致、雪铁龙,每年接待游客达到20多万,相当于我国一座小型旅游城市一年的游客量。显然,国内的一些高科技企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但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永恒的,科技旅游的深化和普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科技旅游的生命之树必将长青。

  文化游:我的未来不是梦

  如今,许多旅游者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玩乐、游游逛逛,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游人的欢迎,尤其备受知识分子、青年人和学生的喜爱。

  前些年门可罗雀的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古城、特色民居等积淀深厚的文化景点,如今日益火爆起来。

  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成了集思想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游人纷纷而至。特别是今年建党80周年,媒体和旅行社都纷纷在“红”字上做起了文章,一时间“红色之旅”在国内迅速蔓延。6月底西柏坡接待人数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西柏坡周边宾馆人满为患。井冈山等地也因为游客拥挤,房价普遍上调,出租车价格直线上涨。据业内人士估计,这股红色浪潮因与暑期的传统旅游旺季相接,可能会一直持续到10月份左右。

  对于广大青年和学生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他们产生永久的魅力。

  而博物馆,历来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如今,青少年学生成了各家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群体。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他们逐步认识了“要长知识,进博物馆”的道理。在媒介的推介下,参观者按图索骥而来,每到节假日各地博物馆常常出现人头攒动的场面。

  在北京,随着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航天寻梦馆的落成,近几年北三环以外已建成了一批博物馆和科普场所。包括原来的炎黄艺术馆、中国科技馆、体育博物馆,这一区域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科学文化旅游带”。最近,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航天寻梦馆联手推出“北京新科学文化之旅”,既能让学生们徜徉在鲁迅、巴金、冰心等文学大师的创作环境中,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髓,又让学生们目睹宇航员登月的壮景,体验宇宙的无穷魅力。中国现代文学馆里众多大师的经典作品、珍贵手稿和人物群雕,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气氛。该馆的郭丽娜主任说:“科学的人文和人文的科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战略合作,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在确立志向方面树立高水准目标。”

  在其它地方,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各旅行社也依据各自所在地的特点和优势,做起了文化特色旅游。他们力图把每一次旅程都设计成文化之旅,不仅讲解沿途的名胜特点和风土人情,更注意在讲解中挖掘其文化内涵。如武夷山的茶文化、兰亭的书法文化、宜兴的陶文化、景德镇的瓷文化、川湘苏杭的丝绸文化、道观寺庙的宗教文化、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窟文化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旅游项目,成了广大学生和知识界的首选。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要,也使文化旅游市场出现了细分化的趋势。

  如今,在文化界、旅游界,文化旅游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香港还专门举行过一次文化和旅游的学术研讨会。据专家们预言,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新趋向。

  修学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修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在发达国家,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出游的修学旅游十分盛行,并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学生旅游联合会统计,90年代初,该会每年就售出专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旅游优惠卡150多万张。日本1998年有800所学校实施海外修学旅游,参加学生达15万。学生参加这种旅游团,可以强化外语学习或学到某种技能,它一般侧重于教育,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识。

  修学游的主要对象为大中专学生和中学生。“修学游”重点突出一个“学”字,它一般以某一专题为目标,或考察风俗文化,或了解一门学科,或学习一种语言,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它要求参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了解,活动完毕要写出心得体会。它在旅游内容、线路设计上围绕学习内容来组织,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旅游中学到的知识更系统,收获也比传统的夏令营更大。

  如今的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已达到了“不惜代价”的程度,其中最流行的方式就是利用暑假,让孩子到国外修学旅游,一边在当地学校做短期实习,一边看风土人情,以感受异域氛围,开阔眼界。

  国内的一些旅行社也敏感地将触角伸到了海外,办起了“修学旅游”夏令营,满足了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的特殊需要。如国旅就专门设立了“修学旅游处”,中旅总社委托权威的教育团体,也分别组队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四个发达国家,实施“海外游学计划”。中青旅特意安排到韩国野外训练基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还组织孩子们参观LG等当地著名企业。中旅总社出境部日韩处在推出“东瀛修学之旅”中,特意为学生安排了到鲁迅作出“弃医从文”决定的仙台等与一般日本旅游大不相同的内容,迎合青少年游客的特殊需求。不过,能够参加海外修学游的毕竟还是少数,昂贵的费用使得大多数人只能望“游”兴叹。

  另外,面对逐步升温的学生旅游热,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让孩子出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本是件好事,但一哄而上的学生旅游有的已经开始变味。不少学校和团体组织的学生旅游,包括出国修学,名义上是学知识、学科学为主,实际上旅游内容与成人并无两样。同时,同学之间还出现了旅游攀比的不良风气,这不仅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家长们的种种压力和负担。这也是必须引起大家重视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学生旅游毕竟还是利大于弊。这一点我国古人就非常重视,历来就有提倡“游学”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历来就是令人向往的人生修为。青少年时期经常出门旅游,对于增长见识、开阔胸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祝兴平、苏谦)

稿源:人民网 编辑:蒋玉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