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台新规严把“毕业关” 网友呼吁全国推广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新华网教育 作者: 编辑:张静怡 2018-10-22 10:43:10

内容提要:近日,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抱着“熬过了高考,进大学就能轻松过”想法的大学生们感到了压力山大。

  学分不达标 18名本科生降为专科

  大学出台新规严把“毕业关”,网友呼吁“全国推广”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抱着“熬过了高考,进大学就能轻松过”想法的大学生们感到了压力山大。

  其实,这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就印发通知,要求各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19日,本报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本科生“降级”的事在我市高校还没出现,但不少市内高校已制定了严格的学籍管理办法,每学期对学分有严格的要求,作业未完成、考试不合格的同学有留级、退学等严厉的处理办法。

  2017年,西南大学制定了《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标明,全日制普通本科各专业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按4年制定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可以分阶段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其中“第七章学业警示与退学”明文规定,学生每学期(实习学期和毕业学期除外)修读学分数一般不宜低于16个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达12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学校对其给予书面学业警示,学生经学业警示、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未达到24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或其他原因学业困难,可以申请留级或降级。另外,学生未经学业警示,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直接达到24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应当留级或降级。

  办法中,列举了9种退学处理的情况,其中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的时间)未完成学业的;经学业警示后,在校期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达到24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的;学生学业困难留级或降级后,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达到24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留级或降级前不合格的不计)的;未经学业警示,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直接达到24学分(重修合格的不计)、且不申请留级或降级的;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其他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情形。

  《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明确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以教育部规定为准,实行学年学分制。学生应在弹性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学制四年的学生,应在入学取得学籍后的3~6年内(含休学)完成学业;学制五年的学生,应在入学取得学籍后的4~7年内(含休学)完成学业。

  学生在读期间,每学期开学补考后必修、限选不合格学分累计≥10学分的,学生所在学院予以书面学业警示,由所在学院送达学生本人并做好相关记录。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集中学籍处理,学生补考后必修、限选不合格学分累计≥20学分的,学校可予退学处理。

  本科生降级可全国推广

  声音

  商丘工学院副校长王峰在微博上评论说,华中科大从严治校给混日子的大学生敲响了警钟,这正是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负责。

  曾担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的卢晓东研究员撰文表示,从北大过去多年的教育实践看,“本科转专科”在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为“困难学生”后期发展提供出路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网友@“中科大胡不归”:高校严进严出是好事。既然有专升本,当然也应该有本转专。没人能担保你一定能拿到本科学位,任何时候都需要努力。

  网友@钱多朵说:早该如此!

  网友@多做善事a:支持校方!这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网友@永远开怀的笑:请所有大学推广。

  但也有网友对“本降专”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网友@“ImFynn”:本科如果不达标应该延迟毕业吧,再不过直接退学。专科是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型的院校,别让专科做“接盘侠”可以吗?

  网友@“S.Y.1980”:直接劝退不就行了,别浪费家里钱,转到专科就能好好学了吗?

  网友@“符澜刻”:反对本科院校的“混混”本科毕不了业就转专科毕业,会导致社会上对专科毕业生的观感不好。(记者 黄晔)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