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任务单逛博物馆 别让博物馆游学流于形式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新华网教育 作者: 编辑:张静怡 2018-08-14 10:58:49

内容提要:正值暑假,京城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展厅里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小文化衫”,他们是来自不同组织的夏令营营员——随着与博物馆相关的文物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高考,博物馆开始成为不少家长和机构看重的学习场所,自然也就成了暑假游学的必选项目。

  正值暑假,京城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展厅里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小文化衫”,他们是来自不同组织的夏令营营员——随着与博物馆相关的文物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高考,博物馆开始成为不少家长和机构看重的学习场所,自然也就成了暑假游学的必选项目。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夏令营组织的博物馆游学活动还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学生实际获得有限。

  “找到啦!”领头的男生一声吆喝,四五个小伙伴一拥而上,在“秦桧跪像”旁边奋笔疾书了起来——这是记者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里看到的一幕,原来孩子们手中拿的是夏令营布置的“任务学习单”,学习单图文并茂,比如在“秦桧跪像”旁边就详细注明了该展品所在的展厅位置,要求学生根据展品注释补足文段缺失内容。在寻找下一展品的路上,记者随机询问几名学生刚刚的填空内容,有的孩子连“桧”字读音都没说对。

  还有“聪明”的孩子直接搞起了“分工合作”,由每个人承担“游学手册”中提到的不同展厅,交换答案。在展厅的一个角落,记者就看到来自另一夏令营的营员们正在进行着“分享”。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张鹏对这样的游学任务也有所耳闻,“我还看到过有的游学手册中让孩子直接填空‘三山五园’具体各指的是什么,这是上网搜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问题,孩子们还有什么必要跑到圆明园呢?”在张鹏看来,到博物馆游学,知识学习应该永远排在第二位 ,学会思考、培养在博物馆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重要的。

  张鹏曾连续多年从事博物馆志愿讲解,他认为,一个好的博物馆课程和产品设计,首先应该是一个“翻译者”,把展品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语言翻译出来;其次还是一个“分享者”,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展示出来,并能让孩子参与互动进行个人表达;还应该是一个“传递者”,为孩子传递出价值和情感。张鹏以参观青铜展为例,在课程设计时除了让孩子知道青铜是怎么铸造的,也要教会孩子在看完某个博物馆的青铜之后,去别的博物馆同样能够欣赏;此外,还应该让孩子们领略到为什么那个时代就有这么美好的东西,传递出展品代表的传统文化。“一个好的博物馆课程和产品应该满足这几大原则。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博物馆成为留存在孩子骨子里拿不走的东西。”(记者 牛伟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