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政策让农村教育重获活力 流失的学生回来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周晓宇 2016-10-24 09:08:56

内容提要:弋阳农村小学,孩子们在校园吃午饭。他们的爸爸妈妈大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就承担起中午送饭的任务,有的老人最多要给六七个孩子送饭。

  弋阳农村小学,孩子们在校园吃午饭。他们的爸爸妈妈大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就承担起中午送饭的任务,有的老人最多要给六七个孩子送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摄

  21岁的韩小钢作为一名定向师范生,今年7月大专毕业后,回到母校曹溪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虽然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但现在学校的情形正好与自己上初中时相反。当年每个班都有十几名同学上到初二就转学到县城去上学,而现在,这儿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有从县城回来的,也有从浙江、广东、天津等地来的。

  曹溪中学是江西弋阳县的偏远学校,离县城40多公里,学生人数从2013年的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63人。而像曹溪中学这样的情况,在弋阳农村是普遍现象,农村学校学生增长比例高于县城。之所以这里的农村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要归功于一系列的向农村倾斜的地方教育政策。

  家门口的好学校阻断盲目流动

  “我妈妈在义乌,爸爸在南昌,家里有妹妹和弟弟。”7岁的大眼睛女孩叶紫依是朱坑镇中心小学荷塘村教学点的一年级学生。她的妹妹也在旁边的教室上幼儿班。

  如果在几年前,父母也许会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但是现在,叶紫依和村里其他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朱坑镇中心小学有8个完小(1至5年级),一个教学点。整个小学原来只有1300多人,现在有2000多人,而荷塘小学这个教学点3年前只有28个人,现在已经有了74个人。

  吸引这些孩子留在乡村、回到乡村的,是越来越好的校舍、师资和教学设备。

  “乡村生活与乡土文明,历经几千年的积淀,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乡村学校是乡土文明的命脉所系。乡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根在农村,责任在乡村教育,希望在乡村教师。”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当过十几年乡村教师的方华对乡村教育的萎缩深感痛心和惋惜。

  弋阳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华在2013年上任时,面对的是:城里的学校不断膨胀,大班额不断突破上限,有些班有70多个学生,有的老师甚至办起了托管班赚钱;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学校人数不断减少,老师纷纷想办法调到县城,农民越来越不相信家门口的学校,想尽办法买房、租房、上托管班让孩子到县城读书。

  “要让乡村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满意的教育。”方华知道这是解决那种恶性循环的根本之道,一系列的改革由此出台:对学校招生行为进行规范,严格户籍就近入学,让真正进城务工、经商、购房人员的子女在县城入学,同时上门核实,发现造假一律严查;对城区教师有偿招生、有偿家教、有偿托管、违规补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些措施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方华和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副局长黄国栋感受到各方的压力:收到威胁信,有人跟着堵到家里要求放开点口子,有50多个教师联名向上级告状。方华用“惨不忍睹”形容自己第一年的境遇。

  但是他们认准了这条路,咬住牙,坚持找谁都没用。一位副县长的侄子想到城里读书,不给办;方华亲姑姑的孙子想择校,不给办……方华落下了骂名,有人也劝他:“教育局长就是走走过场,何必这么认真。”

  “其实,政府过去也有限制,但是半推半就,城里的学校拥挤不堪,而农村的学校成了空壳。”方华身在其中,不是不明白其中的症结,“有些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一拍即合,推高房价。但作为政府,这做法就不是从教育均衡角度出发的。我不可能唱反调,但是我先把农村学校做好,堵住盲目进城的流动。”

  疏堵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控制盲目地向城区学校流动,一方面建设最美乡村学校。从2013年起,弋阳县教育投入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70%投向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60%投向乡村,在教师评优中60%名额给农村教师。同时,加大对乡村学校硬件投入,建设教师周转房和食堂,对50多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全覆盖。

  反对扎根农村,让教师循环在农村教学

  当农村的孩子走进了家门口的学校时,教师的缺乏又成了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道坎儿。方华反对机械提倡“让教师扎根农村”:“要让教师做真正的人,不能阻断他们的上升通道。在城乡差距客观存在的现实阶段,要让一批人循环在农村教学。”

  三县岭中心小学是偏远学校,学生人数从前几年的1300人增加到现在的1900多人,连续几年都有新毕业老师分来,今年让校长邵涵松高兴的是来了14个新老师。

  之前,新来的老师吃住不方便,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琢磨着调走。现在学校有了食堂,老师可以留在学校吃饭,同时能够照顾那些中午不能回家的学生。公租房也解决了老师的住房问题。

  “我们有位叫钟禀红的年轻老师,能力很强,摄影比赛全国获奖,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她家在县城,妈妈也在教育系统。可是她从没说过要回城里,觉得在我们这非常充实。”邵涵松说,这要在以前,学校根本留不住这样优秀的年轻老师。

  “留住老师才能留住农村教育。”定向师范生、特岗教师、省招生,这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像新鲜的血液,补充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县里所有新教师一律先到农村学校工作满5年,其间不能调动,不能参加各种选拔性考试。

  荷塘小学教学点,前几年一直是一对夫妻老师支撑,今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康任安作为特岗教师,到这个教学点教书,这个学音乐的大男孩让只有两个年级的教学点音乐课程非常专业。

  韩小钢今年7月从上饶师范学院毕业,是中考考取的定向师范大专生。这是江西省的一项特殊招生计划,为农村地区定向培养教师,中考录取后进行3+2培养。这项政策已经实行几年时间,为农村地区补充了大量教师,从去年起加大了招生名额,录取分数也在不断提升,很多高分考生选择了这种方式。

  当年,韩小钢作为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成绩不错的他,上到初二转学到了县城,在中考时,他选择了3+2定向师范生,“一是受我当年班主任的影响,觉得当老师是一个特别伟大的职业;二也是考虑到就业”。

  如今,韩小钢回到了自己当年的学校,家就在附近,他的父母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回来,而他所带的学生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

  韩小钢的同事罗佳是赣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属于省招生,在弋阳语文教师的招考中,她是第一名。虽然家离县城只有10分钟路程,但是看中曹溪中学的声誉,她选择到离城远的这所学校。

  改变评价方式,减少辍学发生

  “如果能让老师静下心来工作,就能专心于课程,这样学校教学才会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现在校长不抱怨没钱、没教师,而是希望能静下心来做事情。”方华认为提高农村学校的质量,一是硬件投入,二是内涵发展。

  对于这一点,曹溪中学的校长汪水辉体会深刻。曹溪中学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弋阳县最好的中学,但是随着城区学校的吸引力上升,许多教师都到了县城的学校,人数最少的时候才有四五百名学生,成绩也迅速下滑,甚至有一年没有一个学生考取重点高中。

  汪水辉来了之后,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就是将家长请进校园,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甚至是参与学生的宿舍管理。这一招赢得了家长的赞同,2012年出现了拐点,学生人数开始止跌。中考成绩也从过去的五六名上升到现在的全县第二名。今年,有73个原本随父母在外省市读书的学生回到学校。

  其实这些做法与方华上任后,推行的一些做法高度重合,他提出:“让家长成为学校的合伙人。”弋阳县成立了全县“家校合作协会”,方华担任协会顾问。协会根据区域布局设立了9个“家校合作联合体”,由一所学校为牵头人,每5所学校组成一个联合体。打开校门办学,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参与决策。

  圭峰中学共有500多名留守学生,约有200多名学生的家长在浙江义乌和浦江务工。学校不仅各班建立了微信群,老师随时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通报,而且学校还“送家长会上门”,到家长务工的城市开。当家长们看到家乡的教师,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生活的视频和对自己的祝福时,感动不已。先后有30多位家长回乡创业。一些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改为留一方在家。

  湾里乡朱垅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几年前学校破旧,只有一座简陋的教学楼。2011年,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促进会,从社会上筹集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如今学校有了环形跑道,标准化篮球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自己的学校,周末节假日还要到学校来玩一会儿。

  “几年前学校办得不好,我们看着心痛。”50多年前从这个乡村小学毕业的张四龙如今成了学校最积极的志愿者,曾经当过村委会主任的他,在村民中非常有威信,只要招呼就会有家长来学校,除草、修补桌椅、植树、施肥。

  弋阳的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45.09%。方华认为,乡村教育要关注留守、关注后段。该县教学质量评价不再重点关注分数和优秀率,而是突出考核控辍率、合格率、后20%学生的关爱率,以及每学期对学生艺术、体育、实验操作、英语口语、课外阅读、书写水平等综合素养的监测。

  “在各种测评时,平均分是以入学时的总人数做基数,这样如果辍学的学生多了,就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评价。”汪水辉说这种考评方式,会让学校重视每位学生,特别是后20%。(李新玲)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