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声”传递中国文化 教学生唱好中国语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张静怡 2016-07-29 08:57:05

内容提要:2016年7月28日,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就中国音乐教育与网友交流心得。美声是一种方法,是谁都可以使用的。最特殊、最有特点的就是语言,中国的语言。

  2016年7月28日,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就中国音乐教育与网友交流心得。以下是本次访谈的精彩摘要:

  主持人:

  说到中国的话题,我们再说说“中国美声”,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由您和戴玉强教授带领学生表演的一段快闪“中国美声”引爆全场,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在毕业典礼上上演这样的一幕?

  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

  这个“快闪”的策划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先生的邀请,这个邀请也很有意思。我们在年初的时候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有一个合作交流项目,我去英国的时候跟他们聊了之后,我介绍了“中国美声”,他们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能不能请您来这里开设“中国美声”的大师课。因为“中国美声”的大师课本身就是我在北京大学2014年专门开设的怎么唱好中国作品的课程,这是一个大课,本科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每年都可以修,因为有不同的作品可以去修正他们。

  我们在2011年开始招生,招生进来之后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美声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唱中国歌,95%以上的孩子不会唱。大家觉得你会说话可能就会唱歌,不是这样的,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在歌唱里面有一个专门的课,从语言到音乐,文字和音乐的关系,这个都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不是光会说话就能唱好,因为美声不是自然的状态,歌剧的歌唱,或者美声的歌唱是非常态的,有方法,就要科学。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完成中国语言的歌唱,很多人觉得有困难,特别是像从海外回来的人更加不会唱中国的东西。在网上找真正中国的艺术歌曲,找美声唱的资料都非常少。在西方美声唱法是一个非常普遍和通行的,也是歌剧的唯一唱法。

  我开设这门课程,在教学当中发现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设了“中国美声”这个课程。为什么不说美声唱法呢?我们要解决语言问题。歌唱因为有歌词,如果没有歌词基本上就是乐器,但是一旦涉及到歌唱,一定要有歌词的。歌词是什么?更高级的说话,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最高境界。歌唱还是说话,让别人听懂你说什么,我们要把歌唱像说话一样这样清楚,表达清楚。我开设这个课程,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2014年到现在已有两年的时间了,因为我去英国一定要跟大使馆有交流,我跟刘大使汇报了,他非常敏感,说“中国美声”这个名字太好了,这个太响亮了,这是你用西方最熟悉的方式去传递中国的文化。我们不用跟他们解释,因为音乐是无国界的,歌唱更加是这样的。因为全世界只要是人,无论是什么肤色,表达感情喜怒哀乐都是一样的。他听到各种不同的音响的时候,第一反应跟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这是人类的共性。我们通过歌唱,通过这样的表达,最容易产生共鸣。

  在2014年3月下旬的时候,刘晓明大使回到北京,专门到北大,我们安排了一个非常小型的“中国美声”的音乐会,大概只有50分钟的节目。当时大使就跟我们校长说,我邀请你们去英国,我们在大使馆给你们办一场专门的“中国美声”音乐会,我们欢欣鼓舞。这是对外文化的交流,用什么样的交流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宽泛的说,中国所有的戏剧都是歌剧的范围。“中国美声”提出来,我也是希望将来能够建立“中国美声”学派,中国歌剧的一个流派。

  意大利美声诞生之后不断的出现法国美声、德国美声、俄罗斯美声,最近去意大利会出现了韩国美声。各个美声的学派和流派的建立都跟什么有关系?说到一个国家,第一想到是什么?说中国你想到的一定是中国的字,对中国的形象。另外,我们和人交流,第一使用的是文字和语言,首先是语言。

  美声是一种方法,是谁都可以使用的。最特殊、最有特点的就是语言,中国的语言。所以把前边冠一个国家的名字,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符号。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表达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情怀,这是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因为歌唱是最简单的,什么都可以不用,就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不用什么交响乐队,最简单不过的一种方式,而且会达到非常奇妙的效果。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