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考研 > 考研资讯 正文
关键词:
 

名师包仁08考研邓论和三个代表冲刺班讲义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1-07 11:30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两次历史性飞跃

  1、“两次历史性飞跃”是指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性飞跃”就在于:

  ①理论创新;

  ②创新的成果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指引实践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主题和阐述的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位,可以概括为“四个新”: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注重前两个“新”)

  三、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的内含(有机结合的、统一的整体)

  1、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

  2、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全面发展。

  3、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地位

  1、“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2、继承坚持表现在它们具有:

  ①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②共同的思想路线;

  ③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3、发展创新表现在:

  ①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②在邓小平理论阐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着重阐述了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4、“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和“源”都是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1、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

  2、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4、确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思想路线

  1、思想路线自身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标志。

  2、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有机结合的、统一的整体)

  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②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贯彻思想路线的结果,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它使我们可以避开各种姓“社”姓“咨”的抽象争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的进程。

  5、“与时俱进”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都要求与时俱进;

  ②与时俱进的关键和核心是创新精神;

  ③创新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基础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实践、时代而不断发展创新。

  2、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史证明了它在与时俱进。

  3、这就要求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坚持基本原理;

  ②反对教条主义;

  ③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4、可能的考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及其对改革实践的作用,就体现了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思想

  1、这一重要思想的内容;

  2、这一重要思想本身是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隐含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观点;

  3、这一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①为社会主义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法;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是为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需要时机,抓住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才能加快发展;

  3、要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成果来应对前进路上的矛盾和困难。

  4、科学发展观阐述了发展的目的和内容,是今后统领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5、现阶段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具体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①特指我国的情况;

  ②根本原因和标志的生产力落后;

  ③初级阶段不同于过渡时期;

  ④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2、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反“右”反“左”。

  3、“十七大”提出的“两个没有”。

  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1、三者的一般关系: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具体处理三者关系必然做到:

  ①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

  ③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起来;

  ④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联系实际的考点:“渐进式”改革是我国改革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它体现了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阐述了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和发展的内容(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①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④人与自然不和谐;

  ⑤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协调。

  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重大意义:

  ①是统领今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③是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④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身发展的理论;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五个统筹”,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二、建设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2、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

  3、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议协调发展。

  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①信息化;

  ②高科技高效益;

  ③经济迅速发展与资源节约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④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

  ①这是在贯彻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②这是在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

  ③这是贯彻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措施。

  3、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

  ①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的具体国情,现实经济生活的矛盾焦点等等);

  ②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购调态,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促使农民和非农产业转化;增加投入减轻负担)

  ③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

  ④联系实际的考点:(“总理为民工付工资”和“民工荒”分别说明了什么)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和实质,是要提高经济效益。

  ②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资源方面的国情;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等)

  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

  ②发展科学技术,当前必须强调“两个自主、一个创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挑战所必然的选择和出路。

  ③科技发展需要提高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靠教育。

  ④发展科技和发展教育的最终结合点,在于培养造就人才。因此,科技兴国要体现以人才强国。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是多方面工作综合努力的结果。

  ①两个转变;

  ②两个战略;

  ③资源;

  ④环境;

  ⑤人口,重点是构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两个结合:

  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的结合;

  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框架内容(选择题)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选择题)

  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的重要地位;

  ②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④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的结合;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一个不能”。

  三、改革以来中央关于公有制的最新基本观点

  1、公有制的含义和内容

  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要积极探索,要推行股份制,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志主导作用;

  ③上述两条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因此,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布局的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

  四、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①生产关系决定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允许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入分配:

  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遵循的规律不同。

  3、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①原因:现实经济生活的矛盾焦点:社会公平问题突出;要实现共同富裕;贯彻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如何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具有无产阶级的一般特征:

  ①性质相同;

  ②形式相同;

  ③目的相同。

  2、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表现在:

  ①民族资产阶级不是专政对象,而是国盟军;

  ②人民的范畴和专政的对象,不同于典型的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二、现阶段的主要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①如何理解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①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②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

  ③两种政党关系的区别。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这是从我国民族分布状况的国情出发的,“大杂居,小集中”。

  ②这是在贯彻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①农村的“村民自治”。

  ②城市中的“社区民主”。

  ③单位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④基层民主的实质是人民群众依法在社会的各种基层组织中自主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要以坚持和完善上述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这体现了以我为主,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②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1、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人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的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发展权,强调集体人权即国家的主权;

  3、西方反华势力指责我们和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其实质是干涉内政侵犯主权,是在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改革以来特别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有重大进步,但任重而道远。

  四、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内含、地位和意义;

  2、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

  ①依法治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②依法治国是为了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③依法治国也要求党的领导不能脱离宪法和法律;

  3、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②法治是民主的贯彻和保障。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①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

  ②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2、处理二者关系的原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物质文明上去了,并不能保证精神文明自然而然也跟着上去,因此,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以德治国指思想道德建设,它的基本方向和要求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丰富了以德治国的内容,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注意联系实际出题的模式和材料(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和信用制度的完善。)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政策

  1、具体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

  2、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策性质和方向的;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①坚持“两为”的方向;

  ②贯彻“双百”方针;

  ③正确对待本国的文化遗产和外来的科学文化,既要坚持对处开放,又要努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理论地位(两个结合,一个创造)

  2、“一国两制”基本主针的内容(用此分析批判台独言论如:“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入联公投”等)。

  ①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②两制不是对等的,是主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长期并存的关系。

  二、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纲领。(重点是基本纲领)

  2、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国插手干预,要用此分析批判台独分子力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言论)。

  3、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分析说明原因)

  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两个维护,一个促进)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要把握什么叫独立自主,为什么要独立自主,以及这一原则在我国外交工作实践中的体现)。

  3.我们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这一原则的历史和现状(我们首先提出针对的是处理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已被大多数国家承认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②这一原则的核心和实质:求同存异,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在考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改变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1、为什么要改变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必然要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旧秩序的集中体现;

  ②旧秩序少数发达国家制定游戏规则并充当裁判,不合理不公正;

  2、我们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要争取建立的新秩序的核心点:承认世界各国在选择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上的自主权利。

  3、这体现了针锋相对,因为霸权主义者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和意图,就是要把西方的价值观念,美国的那一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

  2、知识分子的特殊性:他们是当今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具有较高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对我国现代化事业至关重要。

  3、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依靠力量。

  ①新阶层的内容(注意选择题);

  ②承认新阶层的地位,体现了“四个尊重”、“一个氛围”是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①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②这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

  ③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所要求的;

  ④这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所证明的。

  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①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问题;

  ②新时期必须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因为我们党面临着要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

  ③加强党的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3、加强党的建设的两项任务:

  ①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目的;理论依据;政策措施;历史经验)

  4、党的建设的三个方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用建设

  ①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关系到坚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②作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腐败的必要性);

  ③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联系实际出题的考点:反腐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要注重解决权力和责任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问题)。

稿源 文都教育 编辑 李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