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高考 > 高考资讯 正文
关键词:
 

北大法学教授质疑高考改革:借考试费敛财

http://www.enorth.com.cn  2006-12-29 09:22
 

9月20日司法会计两大考试撞上 防空警报试鸣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高考改革风声又起。这次,教育部开始考虑将每届一次高考改为几次。

  12月26日晚,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后,发言人王旭明对记者说,教育部的改革计划还没到向外公布的时候。“只能说教育部在酝酿,明年肯定不会改。

  “教育部欲将一次高考改多次”的消息从12月25日早晨挂上门户网站,至记者发稿时止,评论已经高达1900条。

  评论的网民中大多数持反对意见,认为教育部此举非但不能改变高考的残酷本质,反而会加重学生、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的负担。

  这时,两个人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个是最早提出“一改多”设想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另一位,是宣称“一考定终身最公平”的北京大学法学教授,高考问题专家孙东东。

  朱清时对高考的设想是:高中三年,每年2次全省统一期末考,6次平均成绩占总分的50%;高考保留,占另50%。这种设想被称为“1变7”,是教育部列入考虑的方案之一。

  同样的,也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

  记者分别采访了在此问题上针锋相对的两位专家,一场关于高考改革的PK正在进行中。

  辩题一:论金钱

  借考试费敛财?

  教育部要多收几个8亿?

  “我们做过调查的,高考发挥失常和发挥超常的学生只占极少数,为了这极少数的人去改革,我认为不值得。”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孙东东说。他曾针对复旦大学通过面试招生的做法提出“一考定终身目前最合理”的观点,到今天,他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

  “可以推测,明年全国高考生将有1000万人,每人收80元钱考试费,那是8亿。如果改成三年下来考6次或者7次,那要收多少个8亿?”孙东东说。

  在网友的留言中,担心教育部因此多收钱的言论不少。“难道要让考试费成为压垮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吗?”有网友说。

  只不过是把原来各自花的钱集中起来花

  “你在第一句一定要给我写上,我们绝对支持教育部的这个做法。”朱清时提醒记者。

  面对大家普遍质疑的“增加成本值不值”的问题,朱清时说,中科大一直在做看起来“不值”的事——中科大少年班。

  “我们每年为了招50个少年班的学生,要派好多老师到全国各地,这项花费是很大的。”朱清时说,“但是高校的目的就是要招到更好的学生啊,这个目的和花的钱比起来,我认为是值得的。再说大一点,如果不改革,就会耽误一代代的年轻人。再高的成本,和耽误年轻人比起来,都是小的。”

  朱清时认为所谓“成本”是在出题、考场维护、保密、阅卷、统计之类的环节上产生,而其中很多环节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在做。“考题总要出吧?卷子总要批吧?只不过原先是各个学校自己做,现在集中起来统一考而已。可能就是保密工作要多下点力气,总的来说相信增加的这部分平摊到各个学校和各个考生身上的,并不多。”

  辩题二:论负担

  学生负担增加还是分流?

  高考压力不可能淡化

  “只要考试成绩一天和高校招生挂钩,高考压力就不可能淡化。这点没什么好说的。”

  “素质教育说了那么久,有多少中学真的不重视升学率?”孙东东说。

  “一考定终身”是畸形的

  在所有反对意见中,朱清时觉得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改革之后学生负担是否会增加。

  “我们要想想高考给学生带来这么大压力的源头,就是一考定终身。”

  我们以前太重视高考了,这种极度不平衡是不正常的。强调平时的考试反而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再者,平时的考试究竟是什么形式,也可以讨论。我觉得,音乐、美术、体育都应该融会进去,只要各省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系统,考试究竟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形式并不重要。

  辩题三:论公平靠什么实现公平?

  没有监督机制会出笑话

  孙东东提起今年高考时陕西省出现的一件事。因为国家有体育特长生加分制度,陕西省一所高中甚至有将近一个班的学生都成了体育特长生,长跑成绩甚至好过奥运冠军。

  “现在每年一次的高考多严密啊,还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要是每年两次,一届考6次,能顾得过来吗?要这样改也行,先拿出监督机制来。”孙东东说。

  参考平时成绩更公平

  朱清时看到有网友的留言中提到要改变考试方式,由笔试改为面试和口试。对此,他觉得这对于许多农村考生来说,是另一种不公平。

  “农村小孩不像城里的小孩,他们没有那么多机会。这种差异不是教育造成的。所以我认为考试不能取消,这是很多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关键是,在考试的范畴内,我们怎么能尽量做到公平。”朱清时说。

  辩题四:论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有多大?

  现有高考制度是最可操作的

  孙东东一直在多种场合力挺现有的高考制度。

  “但我绝对不是认为现在的高考就多公平,相反,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的高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是可操作的。如果要改成按照平时成绩算,细节问题有多少?有的一个省用的教材还不一样呢!”孙东东说。

  几年后学生会要求“一变多”

  朱清时则显得很有自信。

  说难也难,每次考试都要注意协调各个学校的情况,还要注意保密。一开始肯定有些地方不会愿意去做,改变嘛,毕竟现状是让人不舒服的。

  比如一种可能的做法是,让各个省市组织高中会考,使学生的高中成绩具有可比性,高校的招生人员3年后到那里去招生,就可以把期末会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之一。刚开始时可能只有高三的会考成绩,可以只占20%权重;以后高中三年的会考成绩都有了,可以占50%权重,高考占另外50%。

  对于其他没有进行试点的省,我们还是只根据高考一次成绩来招生。几年后,各地区就会比较了,会觉得把平时成绩都算上,会更有利于学生,能够把他们的真实能力表现出来,也更有利于中小学的全面素质教育。这样各地迟早都会“要求”进行改革。然后使用老办法的省市越来越少,因为学生压力越大,他们不可能不改。

  这种改革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我觉得需要十年时间。

  网友留言满屏忧虑

  “凌迟”比“砍头”还残酷

  一考变多考,看似给了学生多次机会,但给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造成的负担将是难以承担的,只要与升学有关,任何考试都是他们不能不认真对付的。

  ——新浪网友IP:220.202.248.*

  变高考一次为考7次,变砍头为凌迟,这些所谓专家真想得出,想整死中国的孩子们呀?!

  ——新浪网友IP:218.75.147.*

  如果要保证公正性,每次考试都必须像高考一样严密,但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吗?

  ——新浪网友IP:59.61.210.*

  也许初衷是想把高考的压力减低,但我感觉这么做只是把高考的压力从一点分散到七点上,但总和加在一起不比以前少吧!

  拜托,你们认真想想怎么从体制上、本质上改进中国的教育吧,不要再搞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博客博主:嗜血的猎头者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宋丽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