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全国教育
关键词:
 

19岁研究生背后的下岗职工私塾教育试验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8-04 15:40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李艳华结合生活实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教育人士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只可借鉴,但不可盲目照搬。

  核心提示:李艳华是河南省商丘市林河酒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她发明了一套“归类”教学法,并在两个女儿身上进行了实验。在家庭教育下,两个女儿在3岁时就认识了1000多汉字,并可以自己阅读《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等书籍。大女儿沈颖9岁时便以高分考入了商丘市实验中学,15岁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今年只有19岁的她,被中国科技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录取为研究生,师从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学习纳米材料制备。李艳华的第二个女儿沈洁(化名)今年14岁,10岁时直接进入初中,3年的初中课程也只读过两年,在2005年考取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商丘市一中。姐妹俩相同的是,都没上过小学。李艳华在家教育两个女儿的事情传开后,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兴趣,纷纷准备效仿,但有教育人士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只可借鉴,但不可盲目照搬。

  “兴趣法”启蒙教育

  李艳华和丈夫沈新民都是商丘市的普通工人,高中毕业后的李艳华又在商丘市拖拉机机械厂技校就读,毕业后留在厂里做统计工作。工作了几年后,她又到商丘市电大学了几年图书管理,后被调入林河酒厂图书室。沈新民则是商丘市无线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1986年12月27日,沈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沈颖从小非常聪明,9个月时就学会了说话。虽然当时李艳华一边在拖拉机机械厂上班,一边还要读电大,非常忙碌,但她还是对沈颖进行了有意识的启蒙教育。

  当沈颖喊着要吃奶时,李艳华就拿出写有“奶”字的卡片让她认,看见下雨就教她“雨”,听见打雷就教她“雷”。就这样,李艳华每天都会结合生活和孩子的兴趣,教女儿识字,而沈颖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快两岁时,李艳华又为沈颖制定了具体的认字计划,每天教3个字。但沈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好玩好动,学习也是几分钟的热度。

  李艳华说,对于这一点,她的心里非常清楚,每天教3个字,是给自己定的任务。所以认什么字,她从来不强迫孩子,而是顺其自然,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安排。

  “生活的内容很多,教孩子的机会也很多。”李艳华说,如吃饭、上街、坐车、逛公园、购物等,她时时刻刻注意着女儿感兴趣的生活环节,借机教沈颖认字。

  李艳华认为,她教女儿的方式主要是把学习和游戏、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在教女儿反义词时,她用瓶子灌满水,让沈颖理解“满”字的含义,然后再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让沈颖理解“空”的意思;再比如“上”和“下”,在乘公交的过程中,就让孩子理解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沈颖一直都很开心,把认字当成了一种游戏,不知不觉地就上了瘾,有时候李艳华一忙忘了教,沈颖就会主动来找她。就这样,沈颖在刚刚3岁时,就已经学会了1000多个字。

  “想像力法”讲故事

  识字关过了之后,李艳华就又尝试让女儿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沈颖刚3岁,李艳华夫妻就经常带着她去书店逛,买来了大量的图书。还不到4岁,沈颖就读完了《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选》、《皮皮鲁外传》、《舒克和贝塔》等书籍。

  李艳华家的邻居至今记得,小小的沈颖捧着一本书坐在凳子上认真阅读的情景。开始时许多人都不相信沈颖能读懂,就有意考考她,便对照着书中的相关章节让她讲,结果沈颖讲得头头是道,让大家惊叹不已。

  “在汲取知识上,看电视是无法和读书相比的。”李艳华和丈夫一商量把家里的闭路电视给停了,而是给女儿讲大量的故事。李艳华讲故事和其他人不一样,她从来不把故事讲完,而是让女儿顺着故事的发展,把故事补充完整。然后让女儿再把自己补充的部分讲出来。李艳华说:“这就使女儿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开发女儿的想像力上,李艳华还有一招,教女儿学画画,她教画画也和别人不一样,她只指出来让孩子画主要部分,而周围的环境就交给女儿自己去想像。比如画一只猴子,猴子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完全要靠孩子自己去补充。

  为女儿办起“家庭课堂”

  1991年那年,沈颖刚刚5岁,父亲沈新民因为厂里的效益不好,到北京海淀区天创科技公司做了一名技术员。有一次他和公司副经理李铁民聊天时,得知李铁民的孩子没有上过小学,7岁时就直接上初中,14岁就考上了四川电子科技大学。

  于是他也向李铁民说了女儿在家受教育的情况。李铁民听了后说,沈颖虽然在家里受过一些教育,但很不系统,同时李铁民也介绍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回到商丘后的沈新民把李铁民女儿的情况讲给了妻子李艳华,李艳华觉得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错,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不让女儿上小学了。

  他们的这一决定在亲戚朋友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压力面前,他们也曾屈服过。在沈颖7岁时,让她到附近一所小学的四年级读书,沈颖第一天上学,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还没做完,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去上学,脑子昏昏沉沉的,感觉无法适应,就又不上了。沈颖8岁时,去考了一次初中,但那次考试后,却查不到沈颖的考试成绩,沈颖就又回到了家里,直到9岁时以179分的成绩考上商丘市实验中学。

  摸索出“归类”学习法

  作出在家里教育孩子的决定后,李艳华就开始有意识地钻研、摸索,最后总结出了一套把各科知识分门别类,系统整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施教的“归类”学习法。李艳华把分好类的各科知识装订成册,或者做成卡片,每天用10多分钟时间教沈颖,然后让沈颖自己复习。

  在李艳华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她整理的“归类教材”,足足有1尺多高。比如在教女儿成语时,她就把成语分为感情类、愤怒类、欢快类等几类;在做作文时,她在注重培养女儿观察力的同时,还把作文分成写人类、写物类、事件类等几类来指导。

  而学数学,她也几乎是在游戏中完成的。比如在家里,她经常和女儿扮作顾客和售货员做一些买卖东西的游戏,让女儿算账。李艳华还常常借用扑克牌、跳棋等游戏工具,让沈颖学习数学。

  李艳华在实施“归类”法教育沈颖时,依然贯彻了顺其自然的原则。在学习时,李艳华绝不勉强,完全取决于沈颖的自愿。

  每天李艳华临上班时把作业布置好后,就把女儿锁在家里让她做,下班后再批改。用这种方法,李艳华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教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大女儿19岁考取研究生

  李艳华说,沈颖在刚进入商丘市实验中学读初中时,也曾出现不适应。主要是因为刚刚9岁的孩子要骑车跑四五公里去上学,原来在家里没有早起习惯的她还要早起。当时对她管得也松,有时候孩子不想去学校,她和丈夫也不强求,到学期结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老师还是给沈颖批了“旷课太多”的评语。

  到初二时,沈颖就完全融入进了学校生活之中,初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商丘市一中。

  上高中后,虽然只有12岁的沈颖,个子却长的有1.65米,这时她喜欢上了打篮球,学习逐渐有些放松,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10名左右。在高三的上学期数学考试中,沈颖只考了33分,这对她产生了震动。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早就练就了这样一套本领,好也罢,坏也罢,甘也罢,苦也罢,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我都能让自己笑出来。我不否认,很多的时候,我的笑中有苦涩、有无奈、有泪水,可我知道,笑对人生比哭泣要好得多!”

  从那次数学考试后,沈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数学上,成绩飞速提高,在高考前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考了90分,第三次模拟考试时又提高到了130分。2002年高考时,她以数学131分、总分576分的成绩被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录取。

  沈颖兴趣广泛,爱好颇多,大学期间,沈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2005年时,沈颖还被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2005年,她又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并于今年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今年6月5日,沈颖接到了通知书,师从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学习研究纳米技术。

  沈颖的妹妹沈洁在商丘市一中读高二。她和姐姐一样,小学也是在家里读完的,10岁时考入初中,上了一年后回到家中,继续接受母亲李艳华的教育,到初三时又回到了学校。

  沈颖没有进小学9岁直接考上初中的消息传开后,找李艳华帮忙教育孩子的熟人就没有断过,因为无法推托,现在还带着一些。李艳华说,在她带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上的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8月1日,她所带的一个中等程度的学生去附近一所小学参加了小学四年级的转学考试,竟然考了个语文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李艳华告诉记者:“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高明,只是不让孩子厌倦学习而已,这些大家都能做到。”

  而沈颖的感觉是,妈妈教她,她并没有感觉到是在学习,好像是玩着就过来了。

   “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

  对于李艳华的教育方法,也有教育专家认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这种方式,可以借鉴,但不可盲目效仿。

  “虽然沈颖得到了全面发展,但并不代表所有在家庭教育培养下的孩子都能全面发展。”郑州市二十四中的刘老师说,首先,家庭“私塾”教育营造的是孤独的学习环境,最大缺点是缺少与同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教育氛围和被后边学生赶超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缺乏与学生相处和沟通的能力。其次,家庭教育对家长的要求比较高,本身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家庭结构多是由双职工加一个孩子组成,并且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将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还是少数。所以说,李艳华的家庭教育虽然有许多借鉴之处,但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家长盲目效仿和照搬并不可取。

稿源:郑州晚报 编辑:宋丽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