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老版 正文
关键词:
 

MBA到底身价几何?

http://www.enorth.com.cn  2002-06-17 13:35
 

9月20日司法会计两大考试撞上 防空警报试鸣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企业说:你们太浮躁、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MBA说:我们起点高,而且付出了成本,不能不考虑收入。

  6月7日,北京。热浪袭人,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不安的烦躁。

  如往年一样,今年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实习与就业恳谈会依旧在光华的203多功能厅如期举行。不大的会场里,许多穿着印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字样T恤、手持个人简历的MBA们来回穿梭着,在充当接待人员的同时,他们的目光不停地在参会企业人员的身上扫过,随时准备向自己中意的企业递上求职简历。

  “尽管我们的排名不是第一,但是我们的MBA绝对是最优秀的。”这是光华MBA职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亚非的开场白。不长的时间内,她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语气中透着几分无奈,“有这么好的学生,我还得拼命地宣传自己,感觉非常辛苦。”

  王亚非很羡慕哈佛等国外一些名牌商学院,每到毕业的季节,总有企业蜂拥而来,想方设法“拉拢”他们的MBA们去实习,并争取让他们在自己企业就业。然而,就像北大与哈佛还无法相提并论一样,光华还暂时不会出现类似哈佛商学院那样的热闹场面。王亚非说:“我只能每年都把大家请到光华来,然后苦口婆心地做大家的工作。”

  除王亚非外,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副院长、MBA项目中心主任王建国教授也轮番上阵,在企业面前“推销”自己的学生。然而,他们的热情却很快遭遇到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迎面泼来的一盆冷水。

  “这几年,创维一直坚持不开高薪,只说能保证MBA2000元以上的底薪,可从1999年到2001年,我一个北大MBA都没招到。”来不及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王大松就迫不及待地说。拿过话筒后,他的声音马上提高了一些,显得颇为激动。“为什么你就要求工资不低于1万,你首先要看自己值不值,今年我还是那句话,只能保证你的底薪不低于2000元。”

  “北大的MBA,月薪少于一万的,我还不想‘卖’呢?我以前也做过企业,我觉得他们值这个数。你不要,学院留着自己用!”光华MBA项目主任王建国接过话茬,随即用略带戏谑的口吻说道,不过他的口气看起来像是在赌气。

  一场热闹的就业恳谈会,在二王针尖对麦芒般的争论中开局。

  创维:我们不是付不起钱

  王大松“不低于2000元月薪”的大声承诺,引来了一阵笑声,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这不是MBA应有的价位。

  然而,MBA“应有的”价位究竟是多少?恐怕没有人敢断言。一位工作多年的MBA告诉记者,这个话题其实争议已久,早不新鲜,MBA个体的差异毕竟太大。

  “MBA=高薪”,这是许多人对MBA的基本印象,不过,随着近年来MBA数量的急剧增长及对人们对MBA的认识趋于理性,这种由于MBA教育开展初期,媒体过热炒作造成的误解正在悄悄改变。

  据悉,十多年来,MBA的数量保持了高速增长,1991年全国MBA仅招生百余人,而去年入校的MBA规模达到了12173人。目前全国共有12041人获得MBA学位,在校学员为32393人。在62所院校中,以北大、复旦、清华的MBA最为看好。但近年来低迷的就业市场以及外界对“MBA神话破灭”后的简单否定,使得MBA开始面临种种危机。

  “正好与物以稀为贵相反,MBA越多才越值钱!”张维迎在会上抛出这个“违反价值规律”的观点。“你们企业不仅需要MBA,而且需要很多MBA。”张维迎认为,MBA是管理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的共同语言,当企业只有一个或少数MBA时,这种语言产生的效果很有限,而一旦企业MBA达到相当数量时,这种“网络效应”才会表现得很明显,MBA的整体价值也会越大。

  张副院长的观点并未能提起多数企业的兴趣。他们只清楚地记得,前几年,这种MBA的“网络效应”也曾经风靡一时。“某企业聘请多名MBA”的消息不时地见诸报端。而结果呢?“短命”几乎成了这些“豪华”班底的共同宿命。

  创维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苦恼:2001年创维集团从全国共引进了8名MBA,但一年内几乎都离开了创维。这样的经历使创维在今年的招聘中不得不更加谨慎,王大松感叹地说:“MBA给我的感觉确实一般!”

  不过,创维从未放弃过希冀。王大松说,“我今年是第四次到北大的恳谈会,每次都是扫兴而归,看来今年也是一样。”

  “这并不说明创维小气”,王大松特意强调说,“我们不是付不起钱,创维在管理层的老员工,年收入基本在30万到50万元,连我们的业务员,都能拿到4-5万的年薪。”王大松并不否认MBA的价值,特别是名牌大学的MBA,“工资的高低无所谓,关键是看他们值不值这个数!”

  王建国很替自己的学生鸣不平,他认为,许多企业、甚至一些商学院并不了解MBA教育的真正含义。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苦口婆心来改变一些企业对MBA的偏见。

  与王建国不同,王亚非的语气则更像在安慰学生,“五年后,如果市场认可你是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自然就有人会出大价钱挖你。”

  张维迎也在会上奉劝企业不要对MBA期望过高,“期望过高对MBA和企业都是有害的。”不过,张维迎同时也承认,目前国内MBA的师资力量、教材和学生素质等,与欧美国家的MBA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MBA太浮躁

  既然是“恳谈会”,各大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发言就没留什么情面——他们对MBA实际价值的评价提出尖锐的看法。“眼高手低”,成了几个发言者口中重复频率最高的词汇。

  新华信的人力资源总监汪洱说:“有的MBA学生一开始就要求当项目经理,这让我感到很惊讶。”据介绍,项目经理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同和丰富咨询项目的经验,而有的MBA学生却认为自己有五年的其它行业经验就有足够能力做项目经理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眼高手低的问题,”汪女士说。

  面对企业关于MBA诚信的众多质疑,王亚非的解释是:目前MBA毕业生责任心的缺乏,源于国内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前不久,她访问红塔集团,当时红塔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问她,“我曾经要了你们的MBA,现在都走了,为什么?”王亚非无言以对。对于名校的MBA,很多企业其实并不买账。

  索尼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张燕梅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招收MBA时不会看他是海归MBA还是国内MBA,也不看他是否来自名校,MBA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品牌,而这种个人品牌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

  新奥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在他们那实习过的MBA:“他们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实际才能。”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了许多企业对MBA的共识。

  在谈到对MBA的要求时,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务实肯干”、“敬业奉献”的要求摆在了第一位。看得出来,他们最担心的仍然是MBA的浮躁,按同仁医院人事处马处长的话说,“他们来同仁一开始就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

  当着在座的MBA毕业生,新奥集团负责人表明了他们招聘MBA的原则:高定位、低起点。“你们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合理的知识架构,为什么不能从基层做起呢?”这位负责人的语气很坚定。

  月薪4000可以接受

  近年来,各种社会MBA学习班、进修班越来越多,参加全国MBA入学联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MBA教育市场有些混乱,各种形式的MBA能力参差不齐。

  北大2001级的MBA学员段宜诚并不奇怪企业如此大的反应,他告诉记者,“由于毕业前跟企业具体接触不多,总会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但我们希望能更多的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将这种差距尽可能的缩小。”

  段宜诚告诉记者,MBA学员的来源差别很大,在想法上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在读之前就已处于公司中高层管理职位,他们当然希望能有个更高的起点,对薪资的要求提得也高些,这是很合理的。另外,这两年普遍的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家都在调整自己的期望,他所在班的其他同学一般对毕业后的薪资期望是6000以上的月工资。这都是大家注重实际的表现。

  段宜诚举了自己的例子:“就我个人来说,首先考虑的,更多的是做些事情而不是一开始能拿多少薪水,我愿意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但希望能通过2-3年时间做到中层管理的职位,能负责一个项目。但是,当初是贷款交的学费,完全不考虑收入也是不可能的,月薪在4000元左右就会考虑接受。”

  董延宏和段宜诚是同一级的同学,记者在一份内部资料上看到,他的期望是15万年薪。董说,15万的年薪并非凭空期望,在读MBA之前,他在海南航空下的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年收入就在10万左右,现在自然希望收入能有所提高。当记者问到他毕业后所能接受的最低薪资时,董迟疑了片刻,然后回答道:“4000元,年收入在5万”。话音未落,董很快又接着说,主要看以后要有更高的发展。

  林源也是北大的MBA,她告诉记者,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几年的学习下来,学员都付出了成本,包括学费与读书期间的机会成本。她说理解企业的看法,同时学员也是有自己的期待的。她认为薪水与工作是相匹配的,当所从事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时候,薪资自然会达到自己的期望。她自己希望毕业后能拿到8000元的月薪。

  “我对未来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林源说道。

稿源 21世纪人才报 编辑 刘翊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