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老版 正文
关键词:
 

少年留学可知愁滋味

http://www.enorth.com.cn  2002-01-24 09:24
 

9月20日司法会计两大考试撞上 防空警报试鸣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进入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结构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直接出国上中学或读大学本科的中小学生渐渐地多了起来。这些赴海外学习的华裔小留学生们被称为“背洋书包”的孩子。那么,“背洋书包”是否比在国内念书更有价值?小留学生应该首先具备怎样的素质?他们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会遭遇怎样的心理苦闷?这些问题成为许多中学生和家长们的困惑,为此,本报国际部《环球周刊》版邀请本报专栏作家、美籍华人陈屹与其他相关人士共同举办《直面“背洋书包”的孩子》讲座,探讨“小留学生”们的苦辣与得失。

  出国到底值不值得?很多人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无法确切地解答:是或不是。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出国的人们享有的洋房、洋车和洋钱,而应多去关注一下他们内心真正的满足感到底有多少?当家长把越来越小的孩子送出国门,他们真的能按家长所期望的那样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吗?

  小留学生

  我的孤寂谁能懂

  “我就好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原本在它的故土上长出叶子,开出花朵。可是一下子被拔起,硬被搬到另一片土地,当初对‘连根拔起’的抗拒,至今仍然刻骨铭心。”“过去在国内,虽然我家在湖南,读书在上海,但同代人之间的交往,让我忘记孤独,因为我们享有同种文化,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相互理解,但彼此之间没有距离感。在美国,说实话,没有玩的朋友,连谈心的人都没有。”……

  在我采访过的小留学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刻骨铭心的困惑与迷惘,尤其那些家长不在身边的孩子,真的就像是被降落伞抛下来的,以后就全靠自己了。我问过许多孩子,他们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所有孩子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没有朋友。”美国学生交朋友,是看你体育好不好,看你有没有好的社交能力和活动能力,看你是不是幽默。

  中国学生是公认的学习虫,学习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其他方面就提不起来了。没有朋友,即使成绩好,也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本来就远离父母远离亲人,再得不到同龄人的认可,有什么话都无处可说,心中的苦可想而知。而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也从不主动来找同胞玩儿,他们之间没有认同感。

  成长的过程

  学好不难,学坏更容易

  也许,最初的孤寂大多数孩子都能熬过来。但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最需要的是认同感。如果他自身没有自信和判断能力的话,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了被认同而失落自己。

  一位小留学生说:“刚来时,什么都不懂,觉得美国世界挺可怕的,住久了,才开始了解,可怕的原因是美国的孩子干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要想学坏,就太容易了。谁也不想学坏,有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坏,有的则是不得已而学坏。一旦看不清,走错了,就不容易回头了,特别是在交友上。”

  来自台湾的孩子彼得,本来是一所好学校的中等生,硬被父母送到美国,住在条件优越的叔叔家,叔叔婶婶从没真正过问过他到底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只是强令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朋友成了彼得唯一的精神支柱,久而久之,大家开始称兄道弟,彼此两肋插刀。终于有一天,彼得看到自己的伙伴在帮派的枪战中被打死。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昨天还在一起的哥们儿,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告别了人生,彼得感到恐惧、羞愧……

  还有一些孩子,徘徊在两种文化之间,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或者当他们失落后,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抵触所有中国的文化。比如:远离中国朋友,拒绝说中国话。不但到头来弄个“四不像”,更是华人父母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教育界人士认为,当父母将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国只身“游学”时,父母实际上已难尽养育之责。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教育要素,父母教育这一关键环节的缺失,增加了这些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

  送孩子出国请三思而后行

  出国的目的,有为学业,有为生活,有为逃避。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国内考上大学希望不大,索性提前给孩子送出去。其实,优秀的孩子到哪里都会优秀。不是所有出国回来的人都是人才。别以为别人能做到的,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做到。也许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来走。

  一定要想清楚,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出国。孩子有一个宽容、随和、乐观的性格,远比学业要重要。而这对于独生子女,是一个挑战。 至于何时出国最合适,我问过在海外的很多华人,99%的人回答,至少要高中毕业。

  美国的中学只教学习,不育人,它不管你其他任何事情,太宽松、太自由。表面上这是对人格的尊重,其实是忽略了你。所以,在送孩子去背洋书包之前,做父母的真的该好好思考一下,是否能承受经济上、精神上、感情上的巨大代价,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孩子在国外有没有好的生长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免得将来孩子不但不知感谢父母的付出,还要责怪父母狠心把自己抛在国外。

  ■文/陈屹

  ■变“水土不服”为“出类拔萃”

  或许很难一下子做一个判断,说低龄出国留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但当我听到今天很多人谈起低龄留学的种种的迷惘与失落的经历时,我确实很想问一下,在你的孩子急急忙忙出国之前,他们确实准备好了吗?

  我们是北大燕园培训中心的一家专门从事中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培训的单位,我们有一个学生练口语的英语俱乐部,俱乐部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填鸭式”的学习套路,想通过“启发参与”的办法,变“别人教你学”为“自己主动学”,提高兴趣,增强英文应用能力,但我们在工作当中常见这种现象:很多家长带孩子大老远来中学生英语俱乐部,我们问为什么要来,家长答将来想送孩子出国,但当他们看到许多和自己的孩子年纪差不多的中学生能操着流利的口语和外教交流的时候,又有些人总在担心:“我的孩子能行吗?”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行?其他的孩子曾经或现在也和你的孩子一样,他们为什么能行?当家长连放手让孩子尝试提高能力的信心都没有,那还谈什么送孩子出国闯世界?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也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思维的直线性。但如果一个中学生如果想到国外去读书的话,依赖性太强、思维单一就表现出致命的弊端,再加上语言不过关,能看不能说,严重削弱中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存的潜质,所以很多中学生出去之后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因此,在出去之前,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反思一下,仅仅经济上有基础还不够,重要的是你要看看孩子的能力够不够。能力包括三方面:第一,语言能力,当然这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这是最重要的;第二,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试想一个孩子在本国熟悉的环境下独立生活能力都较差,很难想象他们在一个文化、语言、饮食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会怎么过;第三,积极参与能力,这是学习知识获得进步的关键。

  哲学中有这么一个道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推动,但内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内因有时甚至能改变外部环境。外面环境我们无法控制,不良的甚至是骗人的中介公司总还会有,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我们也很难计算。但是内部的因素我们自己却可以调理,如果语言能力不强,家长可以尽早鼓励孩子参加合适的训练来提高;生活或参与能力差,就放手让孩子多去参与一些活动,不要老是问自己孩子行不行。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之后,再把他们送到国外,即使遇到不顺,至少孩子自己能有一个较成熟、冷静的认识,或者会积极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最终把坏事变为好事。

  ■文/“燕园阳光”文化公司主任 迟雁程

  感谢“燕园阳光”中学生英语俱乐部给予本次讲座的支持,对该俱乐部感兴趣的读者可致电62754493或62754303了解更多的信息。

  ■小学坚决反对

  ■中学不赞成

  ■大学看情况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哪一个阶段出国最合适,中国驻瑞士使馆前参赞张祖望先生对何时出国这样认为,他说,孩子太年轻,国外的自由度可能使他走上不正确的道路,而且,国内的基础教育并不薄弱。如果有条件,念完高中,再念一到两年外语,出国比较合适。如果小些年纪出国,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家里特别有钱,二是在国外有可靠的可依托的人。

  家长把孩子送出去,无非是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把语言学好,二是更新理念、洗脑筋,三是学本事。这里面也有几大误区,一说语言,常听国内有人说:“这孩子英语刮刮叫,坦率地说这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沟通就行。很多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英语都不如中国人。二说理念,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制度在改变,大家的理念自然地也在更新,很多国外回来的人谈到的新的理念,其实国内也早就有了。三说本事,本事有两种:知识和才能。在国内,只求知识,不求才能,这点国外要强得多。但中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海外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中国优秀人才,与中国本身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现在,经济全球化,国界已经越来越缩小,中国和世界越走越近,大家出国越来越容易,不久之后,关于何时出国也许就不像今天这样难以抉择了。

  ■文/本报记者 弓立芳

  ■在新西兰感受到了浮躁

  本文作者的经历在小留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很多想出去学习的低龄的留学生都可能会走她的这条路,也会同样遇到类似的矛盾和想象差距,只不过所去的国家不同而已,但每一个人都会像她一样“用随和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总是能一步步走过去”吗?

  在1999年初,我刚满15岁,在一所市重点中学读初三。新年伊始,我的父母就决定让我出国去读高中。由于一位我父母在新西兰定居的朋友做担保人,签证在两个月内就顺利地办下来了。

  那间学校坐落在一个人口只有6000人的小镇(Levin),是一所拥有800学生的公立学校。国际学生在这里一年的学费大概是8000~10000新元,相当于3万元人民币(1新元=3.2元人民币)。私立学校则会贵很多,一年学费大概是在13000新元到20000新元不等。生活费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乡镇或小城市,一年大概需要12000~15000新元, 而在奥克兰一类大城市,一年就需要16000~20000新元。

  我所在的学校离奥克兰有一个半小时路程,刚到我此行的目的地——Levin小镇后我就有点傻了,这是一个没有两层以上建筑物的小镇,丝毫找不到北京那种繁华和热闹,也似乎找不到美国中学那种现代化的感觉,这儿就是一个乡村,在新西兰,城市和乡村也差不多,人都很少,整个世界像天堂般寂静,在这种极度的安静里,习惯了北京喧闹的我心里反而觉得浮躁,这种浮躁持续了一段时间。

  这里的中学感觉比较放松,老师也比较友好。但不久我就和这所学校负责国际学生的斯尼亚女士发生了矛盾,起因是我自己比较活泼,不久成了孩子头,有时还违背斯尼亚女士旨意。其实和国内家长想象的不一样,外国老师也并不真的都能尊重孩子的多样性发展(至少在我的第一所学校里是这样的),和国内老师差不多,他们都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

  后来又陆续和房东发生一些矛盾,房东因为不满我上网比较多,在不和我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就将我的电脑没收,还把电话掐了,随后又发生了房东偷拆我的信的事情,愤怒的我要求换房东,但房东又死活不同意,因为我的房租构成他们不太富裕的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

  我刚到Levin的时候,我就读的学校只有3个中国内地来的学生。其后的一年中,陆续来了很多中国学生。考虑到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再加上其他的的一些问题,2000年4月,我的父母将我转到奥克兰的一间私立学校。我是这间私立学校的第二个中国人,也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2001年年底,我参加了新西兰的“高考”。现在,我正在等考试成绩。

  一转眼,3年过去了。回首走过的路,其中有快乐,也有烦恼和辛酸。有几次,我真想就此放弃,再也不去什么国外了。但是,我转念一想,我还是必须面对现实。我想,只要随时都保持着一个随和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总是能一步步走过去的。(谢征)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刘翊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