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教育频道  >  老版
关键词:
 

三年大扩招——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启示录

http://www.enorth.com.cn  2001-10-17 16:25
 

我爱套套:90后学生热捧时尚个性安全套(组图)
教育学会会长吁停评三好 北京市教委称不会取消
团结 友谊 和平 让奥运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延续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有偿家教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职位一览表 迈过小三这道坎
 

  □1999年7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出了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调整——高校扩招,即由原定130万人再扩招30万人。在此基础上,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220.6万人,2001年又招生250万人以上,年度递增幅度分别为38%和13.3%。

  □高校扩招以来,连续3年累计安排高等教育国债资金达70多亿元,拉动各方面配套投资120多亿元,额外增加中央本级教育经费470多亿元。

  □扩招给相应部门最终需求带来的增量带动了129.9894亿元的国民经济总支出,173.688亿元的基建投入和515.632亿元的社会总产出。高校扩招较快地拉近了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的距离,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约束高等教育发展的藩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扩招的启示之一:扩招扩出了什么

  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九五”发展计划制定之初,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的基调是“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据此,“九五”的头3年,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年度递增速度均为5.5%。结果是,近70%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不到6%。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原“九五”计划确定的在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的目标,在2000年就得以实现,而且在2005年完全有把握达到15%以上,整个发展进程缩短了10-15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已经列入“十五”规划,成为指日可待的近期目标。

  加速了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办学体制改革就要打破过于单一的“国有政办”的垄断格局,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实行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

  1999年,高等学校一举扩招52万人,相当于当年一下子兴办了50多所万人大学,其后的两年连续扩大招生,高等学校在校生比1998年翻了一番。所需财力支撑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发挥高等学校办学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政府财政资金增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三是拉动了社会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扩招后,多元化、社会化办学体制开始步入发展轨道,国有政办、国有民办、公有民办、民有民办等多种所有制办学的局面已经打开。

  提升了高等教育产业观念的认识。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中,高等教育不仅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更主要地体现为重要的产业和投资属性。按照产业方式发展高等教育,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国家投资于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增强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和知识技术支持;个人投资的受益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为未来发展创造优势,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社会力量的投资回报是,能够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下,通过收支移动形成一定积累,以扩大再生产。

  拉动了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过去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上,强调“以条件定发展”,扩招的启示是,“发展同样可以创造条件”:

  一是国家投入国债资金,大规模开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实解决高校扩招所需基础设施条件问题,国家自1999年起已经连续3年累计安排高等教育国债资金达70多亿元,拉动各方面配套投资120多亿元,拉开了达1000万平方米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是建国以来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利用国债资金发展高等教育,把教育发展纳入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更加突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利用国债资金也是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创新。

  二是国家财政采取非常规举措,大幅度增加高教经费投入。鉴于教育经费短缺的现实,国务院决定从1998年起至2000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采取非常规方式加大教育投入。根据高校扩招经费需求加大等因素,国务院又决定此项措施实施期限延至2002年。初步估算,5年间,可在常规教育经费增长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中央本级教育经费47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高等教育。

  三是推进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家庭个人教育投入增大。由于社会上已接受了对高等教育具有国家和个人“双重”受益的性质,高校扩招中根据家庭实际承受能力提高家庭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的政策得到认可。家庭个人在教育成本中所分担的比例有较大提高,一般占到估算成本费用的25%左右,绝对额大体可达5000-6000元人民币。按照扩招后高校在校生增加360万人测算,现在普通高等学校这一部分的收入达180-220亿元。

  四是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民办高等教育投入增长幅度较大。民办高等教育增加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为办学投入,即办学的基本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一般每所学校此方面的投入大体可达1亿元左右,而且完全是社会资金。仅从扩招后新增的50多所民办高等学校和新创办的100多所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看,高校扩招至少拉动了社会资金办学投入100亿元以上。二为经费投入,即就读于民办性质高校的家庭个人支付的学费及相关费用,此项费用一般经省级物价部门批准,按办学成本收取,每年每生交纳10000-15000元,有的学校收取的数额还大。

  五是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生活设施牵引大量社会化资金投入。高校扩招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学生公寓、餐厅、浴池、文体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鉴于此,国务院当年就作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决定,社会资金进入学校后勤设施,按产业经营管理。目前,高校后勤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步入社会化运营轨道,社会化资金大量涌入。据初步统计,仅学生公寓一项,2000-2003年间全国将新建330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将拉动33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

  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根据有关方面的定量分析,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产生的最终使用增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为培养一名大学生的部分成本(主要指学费),另一部分是学生为求学支付的各种费用。按照1997/98年间高校在校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支出的平均水平统计计算,每增加一个学生所产生的经费最终需求,即对各经济部门带来的最终需求的总量为11798元,从而1999年一年扩招48万学生后增加的最终需求总量为56.6304亿元。以上每个学生经费的最终需求,又相应地带动饮食业、旅客运输业、文化用品制造和印刷业、高等教育等相关产业部门产出增量,初步测算,高校扩招的48万人给相应部门最终需求带来的增量所带动的国民经济总支出为129.9894亿元。此外,高校招生的增加,同样需要教学行政用房、宿舍、食堂、仪器设备、图书等固定资产的基本建设投入,相应拉动有关部门的总产出。按照目前高校生均固定资产价值3.6185万元计算,增加10万人招生,需要36.18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可带动107.4246亿元的社会总产出。据此,增加48万人的招生,需要173.688亿元的基建投入,相应可带动515.632亿元的社会总产出。

  另据研究,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延缓了高中毕业生就业,对劳动力人口有一种蓄水池的功效。同时,扩招后的学生毕业后,比高中毕业生更适应技术含量增加的就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增强了创业能力。另外,如上所述,高校扩大招生还会直接和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扩招的启示之二:扩招有哪些启示

  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主体导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主体导向思想,并做出相应调整: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才需求主导型”,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入学需求为出发点的“社会需求主导型”。国家“十五”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已经明确:教育纳入新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思想,就是“以最大程度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发展需求为发展导向”。

  建立起高等教育发展的竞争机制。高等教育发展主体导向的转变,意味着高等学校作为市场的主体进入竞争发展,这是促进按需培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效益的重要途径。

  促进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改变高等教育拨款机制,在给予各个高等学校一个平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发展,办得越好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越多,同样获得社会投入的资源也越多,这样才能激发起高等教育应有的活力与效率。

  实现竞争发展,关键在于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只有成为高等教育市场的主体,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效率,释放发展活力。

  毕业生就业要真正转向市场选择轨道。高校扩招后,有人就担心毕业后会不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事实上,发展高等教育与人才过剩没有本质联系,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那样:“从人才供需关系的数量上讲,发展教育不会产生人才过剩问题,因为人已经在那里了,你不让他受高层次的教育,他也还是过剩,而且是低素质的过剩,对社会更不利。”从现实角度上看,即使高校不扩招,在只有6%同龄青年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机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也同样出现过就业难的问题。关键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方式,应当是就业者适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而不能是职业岗位适合就业者的要求。只要两者适得其反,就必然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应及早考虑高等学校入学制度的变革问题。我们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一定比例时,要考虑采取开放入学和选拔入学相结合的方式,部分高校可以不经考试而凭中学毕业证申请入学。与此同时,入学方式也体现出灵活化,有的高校开始试行开放式入学,有些高校开始提出单独招生或联合招生,北京、上海等地实行了两次考试。从历史趋势和现实动向看,传统的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将逐步走出历史舞台,日益被多样、灵活、开放的入学方式所取代。

  注重解决高等教育的区域间平衡发展问题。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是东部及内地地区呈强势,西部地区呈弱势。1998年以来所实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原中央部门管理的310所院校,有187所陆续划归地方所属,而这些学校又大都建在东部和内地,高教资源区域间分布失衡进一步加剧。由于招生制度的一些问题,西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只占全国21.4%,比东部低25.7个百分点,2000年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为12.3人。西部面临着高教资源少和“尖子”生源外流的双重矛盾。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要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倾斜力度,鼓励东部和内地名牌高校到西部开办分校,并提供优惠政策予以支持,这比西部自身发展重点高校要多快好省得多。

(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李守信)

稿源:人民网 编辑:蒋玉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 北方网最新新闻排行 | 教育热点新闻排行 |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