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表现优秀的,在国外肯定也没问题。在国内就不行,就算到了国外,也很难保证会改头换面。”这是法国阿尔斯通上海代表处的IT主管马振中留学四年得出的结论。
羽毛球外交
1991年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以后,马振中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德国最古老的技术大学———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
一到德国,马振中就凭着参加全国羽毛球比赛的技艺很顺利地进入了德国人的圈子。他常常把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德国佬打的落花流水,又不得不服。
“也许我不出国也未必不如现在,甚至因为对市场的把握更大,可能发展比现在更好。”但是马振中一点也不后悔,“一方面是学习技术,另一方面是看看另一种活法,开了眼界。”
而让他最终下决心回国的原因是,上海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政策,回上海已经没有户口的问题了,而且上海的实际生活质量不比德国低。
1995年他回来的时候,还有一年多的有效签证。
与轻轨明珠线结缘
回国后,马振中在一家著名的日本公司工作了几年。两年前,他来到阿尔斯通。
在一年前,他跟别人说起阿尔斯通,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而现在由于明珠线机车的制造,阿尔斯通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
在阿尔斯通,首席代表和一些分支机构的总经理都是“海归派”,还有不少人参加了公司短期或一年的海外培训,几乎所有的人都出过国门。他在这里,并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礼遇”。
他现在的工作,就是与轻轨明珠线紧紧相连。
现在正在运营的轻轨明珠线用的是从地铁借调来的车辆。到今年十一月,比地铁车辆更先进更漂亮的、从法国引进技术的28列“都市型”车辆就要投入使用了。
提供机车及车辆的就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这里,所有的法国人、中国人,包括上海代表处和南京浦镇的机车制造厂,都是依赖计算机网络开展工作的。
建立和保证这个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关键人物,就是马振中。工作中,他会特别严格。他说,那是受了严格认真的德国人的影响。
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看来马振中回国还是找到了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