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连续补完作文、数学后,在等车赶往另一个学校补英语时,竟坐在地上睡着了。路人叫醒学生说:“假期还这么累,赶快回家吧。”学生却说:“不行,我爸我妈不让”。目睹此景的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案处的一位干部忧虑地投书媒体,呼吁关注此种现象。 在哈尔滨市,中小学生一天补多门功课的“赶场”学习现象相当普遍。一个叫郑琳琳的小学生说,他们班54个孩子中,有49人常年在外面参加补习,有时一天要上好几门课,整天累得迷迷糊糊。郑琳琳的妈妈认为,学生补课很正常,她们同事家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这样。 今年10岁的王文“补课龄”已有3年,至今已最少花掉“补课费”一万多元。上学期,王文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随家长“转战南北”。 学生“赶场”学习为哪般?周洪玲等一些家长说,别的孩子都在补,自己的孩子不补就会被落下;小学生丛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对口初中不太理想,而现在一些好的初中都要求有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学校不开这门课,孩子不额外补,就上不了好初中,更没希望上好高中、好大学,这种人为设置的门坎太坑人了。 据了解,哈尔滨市现有各种补习班数以万计,众多学生趋之若鹜。英语老师孙宏伟一人办了14个补习班,学员达700人之多。每到周六、周日,他通常要连上8个小时课,累得精疲力尽。他说:“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锻炼语言技能。希望有关部门能彻底改革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别把考试成绩当作评价水平的唯一标准。”
|